笔趣阁

书蛋文学>重回高考当状元 > 15周日补课当年我们以为很苦的日子如今回头一看全是温柔(第3页)

15周日补课当年我们以为很苦的日子如今回头一看全是温柔(第3页)

马星遥继续讲题,语稳如一贯:“这题的关键也是‘顺序’。反应的逻辑,不在于你看懂了什么,而在于你是不是在对的时间点引对的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话音刚落,王昭“啪”地放下笔,手指敲了两下桌面,语气不紧不慢:“那可不一定。现实里,很多事都不讲顺序。”

她眼睛没动,语调平淡,却分明带着火药味。

“不是所有人际关系都像反应链,一步步来。有时候就是——跳反应。”

她说完,眼神直直落向乔伊,像是一道看不见的雷达,想从她身上扫描出什么信号。

乔伊察觉了,但没回望。只是轻轻一笑,像是早就熟悉这种“旁敲侧击”的语言。

那笑,不回击,也不退让,就像一块收不到干扰的小天线,照常工作。

自习室灯光温吞地亮着,风从窗缝灌进来,吹动窗帘、试卷,也吹乱了几个人心里那些被藏得好好的“顺序”。

陈树原本懒懒靠在椅背上,听到王昭那句“有时候后来的才决定一切”,神色微动。他忽然坐直了,语气带着玩笑式的讽刺:“说得对啊。谁规定一定是a先动才轮到b?有时候明明是b先有动静,才逼得a开始反应。”

说着,他故意把手肘搭上马星遥的练习册,正好挡住他要翻页的动作。

马星遥挑了挑眉:“你这算干扰反应了吧?”

“那得看你是不是个稳定体系。”陈树一笑,把题册一把拽了过去,“行了,大神,帮我看看这题,别老让乔伊抢你风头。”

他的语气是调侃,动作却带着刻意的“切断”。

乔伊静静看着,眼底没露出意外,只有一丝淡淡的了然。——原来,你也开始“防我”了。

王昭这时轻笑一声,像终于捡回了节奏。她交叠双腿,斜倚在椅背上,语气轻飘飘:“我可不信什么‘优先级’。现实里,往往是后来者,打乱了整个体系。”

她目光转向乔伊:“就像突然转进班的一种新变量——它影响的不只是邻近,也可能重构整个反应路径。”

乔伊没接话,只是用红笔圈了一道错题,然后语气淡淡地回了句:“但也得这变量有‘活性’才行。没活性的,投再多也不起反应。”

空气像被搅动了一下,安静中带出一丝微妙的不和谐。

王昭挑眉:“那你觉得,你算‘活性的’?”

乔伊合上笔盖,转头看向她:“我只是被投进来的,不一定活跃,也不一定稳定。你想让我反应,看你温度够不够。”

这句话说得不急不缓,却像是一种软刀子,锋利藏在字里行间。

马星遥放下笔,平静开口:“化学反应,除了外部条件,也看浓度、环境和接触面。但最终能不能生成沉淀,没人能完全控制。”

他说这话时,没看乔伊,也没看王昭,而是——故意盯着陈树。

陈树咧嘴一笑,眉毛一挑:“所以浓度不够的,只能当背景液咯?”

没人接话。

试卷还在写,笔还在动,气氛却已悄然变了味。

表面上是推理与刷题,背地里早成了一场隐性的化学试验。每个人都在彼此测试——谁是引反应的核心,谁是静默的催化剂,谁又是无声的底物。

乔伊捏紧了笔。她知道,这不仅是一次补课,更是一次无声的“角色分配”——而她,不知不觉间成了反应中心。

但她不退,也不想退。

“下一题吧。”她低声说。

“好啊——继续做题。”王昭笑着应声。

马星遥重新翻页,语气平稳如常。陈树却慢慢把卷子推向桌角,眼神里少了笑,多了几分防备。

教室灯光闪了一下,像某人悄悄调低了电压。纸张翻动声继续,谁也没看谁,却又全都盯着谁。

这不再是单纯的补课。这是一场多轨反应的试验,催化剂已被投入,终态未定。

就在这时,张芳讲完右侧同学的电磁感应题,合上笔记本,笔帽“咔哒”一声盖上,干净利落。

她刚想起身去倒水,却察觉左侧桌子的气场不对劲。

她扫了一眼——马星遥、陈树、王昭、乔伊。

四人坐在一桌,动作正常,笔都在写。但卷面上的笔压太重,演算纸空了半张,红笔圈选带着明显情绪。

她终于没忍住,声音不大,却像一滴清水落进热锅:“你们的世界……都这么复杂?”

四人手里的笔几乎同时一顿。

张芳看了他们一眼,语气平平,却句句扎心:“逻辑再绕,反应再热,化学式画得再浪漫——到头来,期中考试还是两张卷子。”

她站起身,轻轻把茶杯端起,淡淡补了句:

“一考场,两张桌,一堵墙。谁坐哪儿,不是看反应度,是看成绩。”

说完,她自顾自地走到讲台那头倒水。

背影干净、克制,不带一丝情绪。

张芳放下水杯,眼神一扫众人,语气不急,却句句带锋:

“王昭,你不是外语协会的吗?上次英语不过才全级第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