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完就走了,留下一点淡淡的墨香。
那一刻,他才意识到:
她不是不关心别人。只是,她把所有的关心都藏在演算步骤里了。
像她的性格——冷静、自律,不吵也不哄,不热也不冷。
她就像那个常常在函数题里出现的“绝对值”:
无论你是负数还是正数,到了她这里,都会被归回一个稳妥的值。
【王昭·她是聚光灯下最自然的存在】
王昭是另一种风格。
她走进教室,就像风吹进来。
总是干净利落,白球鞋、浅色校服、头扎得一丝不乱。连她翻书的动作,都像练过一样好看。
她说话有分寸、做事有章法,甚至连笑都刚好停在不失礼的那一刻。
但马星遥知道,她的“完美”,不是天然的。
有一次,值日表被人偷偷换了。她那天明明不是负责擦黑板,却一个字没说,站在那里看了很久。
嘴角还是笑的,可眼神却冷了。
那种“不需要开口就能让你知道谁才是主场”的气场,班里没人学得来。
她是那种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总往上,不管风从哪边吹。
【三条线,三种情绪】
晚自习,灯光有点刺眼,投在每个人脸上,颜色都白。
马星遥低头看着自己的草稿纸,不自觉画了三条线。
乔伊,是那种无限逼近却永不交汇的双曲线——
你想靠近,但总差一点。
张芳,是标准的绝对值函数——
无论从哪出,最终都会被拉回原点。
王昭,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天生耀眼,也天生设定了方向。
三个人,三种让人没法忽视的存在。
他叹了口气,想擦掉那三条线,却现越擦越乱,纸被弄得皱巴巴的,就像他这几天的心情——烦,又说不出为什么。
【时间是条安静的河流,悄悄把人推近】
墙上的钟滴答滴答响着,指向九点三十。
他抬头,看见教室另一边的窗玻璃,反射出四张模糊的脸:
乔伊,在整理笔记;
张芳,还在演算;
王昭,正在和人说笑,忽然朝他回头;
还有他自己——坐在教室中排,像个旁观者。
他们四个,就像同一台老式钟表里的齿轮,各自旋转,偶尔咬合。
马星遥忽然想起,父亲书架上那本老旧的物理书封底写着一句话:
“有时候,影响结果的不是变量,是。”
他笑了笑,合上笔记本。
突然看见乔伊的桌角掉出一张小纸条,上面画了个奇怪的图案。
不像题,也不像画。
他没细看,只是在草稿纸上撕了一页,折成纸飞机,顺手一掷。
纸划过空气,停在她的书角边。
乔伊低头去捡,灯光刚好在那一瞬间闪了一下。
他收回视线,没再多想。
可心里却隐隐觉得:
也许,有些题不是做给分数看的,
是做给你青春里某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