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重回高考当状元 > 5当第八套体操遇上薛定谔方程谁的青春在叠加态(第6页)

5当第八套体操遇上薛定谔方程谁的青春在叠加态(第6页)

马星遥重新坐下,翻出一本厚厚的科普读物,像什么也没生过。有人在偷偷议论,有人已回到课本里,但乔伊知道——这节课,已经改变了一点什么。

马星遥,并不属于“热闹”,却总在最关键时刻留下存在感。他像是整个班级的“隐形变量”,别人可以忽视,但无法不被他打断节奏。

乔伊还记得,刚开学那会儿,就有人私下议论:

“马星遥,好像没朋友啊。”

“冷得跟谁都不合拍。”

“听说他课下从来不打球不聚餐,就一个人待着。”

可每次成绩公布,他都稳居前几名。他像一道没有喇叭的广播,却始终有人在听。

·————————————————————————————————————

【o年·乔伊访谈】

那天,是个下着小雨的下午。

我一边翻着旧资料,一边随口问她:“你为什么总记得那节物理课?你为什么强调,是马星遥在课堂上讲出了‘量子叠加’?”

乔伊想了几秒,轻轻晃着杯子里的温水,像是把思绪晃回了过去那个午后。她没急着回答,而是慢慢地开口:

“因为他是真懂。”

我笑了:“谁不是真懂啊,那时候学得好的多了去。”

她摇头,语气很淡:“不一样的。他说那几个词时……你能感受到他脑子里真的装着那片宇宙。他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显摆,就是……他知道那些东西。”

“所以你记住了?”

“是啊。那时候全班都还在摸笔帽、抄作业、讨论放学去网吧打《红警》还是买雪碧,他就已经站在另一个频道上了。”

我顿了顿,又问她:“所以你能听懂他在讲什么,是因为你也在那个频道上?”

乔伊笑了一下,不带得意:“也不是。我只是在另一个时间点,也思考过相同的事。只是那个年纪,很少人聊这些。而他……敢讲。”

“你们是怎么开始对话的?”

她想了想,语气轻了些:“其实我们之间的对话,从来不多。但我知道他在说什么,他也知道我听得懂。不是多么浪漫的‘心灵相通’,而是某种……共同频率。”

我记录到这时,忽然问:“那你们那时候是……互相喜欢吗?”

她没笑,也没急着否认,只是说:

“十几岁的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种年纪,有人能和你聊宇宙、聊结构、聊‘存在’,哪怕只有短短几句,那就是一生都会记住的事。”

“为什么?”

“因为这个世界上,话多的人很多,能讲心事的少。能讲宇宙的,更少。”

我没说话,只是静静地记下了她这句话。

那天的雨下得很细,落在窗台上像密密的点阵。乔伊看着窗外,突然说:

“其实一个人不合群,不代表他想孤独。”

我看向她。

她叹了口气,像是想起了什么:“只不过,当一个人的时空观、世界观、甚至语言系统都不在主流里,他自然就不太说话了。”

我问:“那你呢?你愿意去听吗?”

她轻轻笑了一下,仿佛回到那个还穿着校服的操场一角。

“我愿意。我一直都在听。”

那天的雨没停,反而越下越密了。屋檐打着节奏,像记忆在敲门。

我翻着笔记本,又问了她一句:

“那陈树呢?在你心里,他算什么?”

乔伊听见这个问题,愣了几秒,然后缓缓笑了。

“他啊……”她轻轻靠在沙背上,目光落在窗外那排樟树上,“是个很善良的人。”

我没打断她。

“你知道的,他爸爸的事,其实我们后来都知道了些……他心里一直没放下。那时候他说得不多,可我看得出来,他一个人熬过了很多夜。他拆收音机、拼天线、蹲在广播站屋顶上,只为了能再接到一次信号,哪怕只有一秒钟。”

她顿了顿,像是又回到了那些夜里,教学楼半亮,陈树背着书包走在黑漆漆的楼道里,额头上的汗水反着微光。

“但他跟马星遥不一样。”

她转头看向我,眼神不再是回忆时的飘忽,而是清澈的。

“马星遥是那种……他不会说自己难过。他的方式,是去查书、做表格、画图、论证,他想从根本上弄明白‘Ω系统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它造成了当年的一切?是不是它‘让时间弯了一下’?是不是我们所有人,早就被某种算法带到了这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轻轻笑了笑,“他是那种会站在原理、结构和宇宙尽头看问题的人。他不管结果有多糟,只要知道真相,就能接受。”

我问:“而陈树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