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三国]据野史记载…… > 14冰清玉洁袁公业(第1页)

14冰清玉洁袁公业(第1页)

袁珩的思路很简单,先让何颙对戏英产生同情与怜悯,然后戏英再坦诚想拜师的想法,同时表明自己的敬仰之情。

“这其中分寸需要斟酌一二——例如坦诚时只说真话,却并非全部真话。你可以告诉你的世伯,你为何想随他离开,却万不能提起从弟的事情,留个钩子,让他猜。”

怜悯、同情、好奇三重情感加持,这还拿不下一个本就重情重义的士人?

“最为关键的,是你要显露自己的品德。例如你虽有意拜师,但性格温厚,做不出这种刁蛮的事情;而我,闻名中州的奇童、出身门阀的袁氏女公子,就是为你出谋划策的人。”

对于正常长辈来说,幼年的晚辈有才华固然重要,品德却更是重中之重;且戏英如今虽还有些稚嫩,但袁珩相信荀彧严选,戏英定有足够的才华来拿下何颙。

另一方面。

袁珩真的很馋何颙的评价——他就是称荀彧“王佐之才”,称曹操“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的人。

何颙与袁绍是好友,后来还和荀攸共谋刺董,四舍五入大家都是一家人了,她也想要一个高级又简单的称号!

今日若是顺利,戏英能获得老师,袁珩能在何颙面前刷一次存在感,先别管是好是坏吧——总归也算各取所需。

戏英很认可袁珩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改良,加强了“怜悯”与“才华”的分量,适当减少“品德”:“若英德行有亏,世伯定会怜我父母双亡、无人教养,这就更加便于……咳。”

戏英虽不明白,袁珩为何主动提出承担可能被定义为“狡猾”的名声,只当她生性如此仗义,于是大为动容,认定袁珩是个好人。

珩女公子仗义相助,他怎能让她为自己承担后果?

袁珩听他恳切地说完,表面上露出动容神色,实际上却被戏英一句“无人教养”孝到了。

她对系统感慨:【戏英有点儿白切黑啊。但他做事有点意思。】

总之两人一拍即合,这才有了此时的好戏。

眼下观何颙言行,袁珩才为戏英的选择放心。

何颙却并未说完,偏头看了眼荀彧与郭嘉,迟疑着问:“敢请女郎与二位郎君姓名?”

“汝南袁氏,袁珩。”

“颍川荀氏,荀彧,字文若。”

“颍川郭氏,郭嘉。”

何颙一惊,余光细细打量了袁珩,面色当即变得友善如邻家老翁,目光都慈爱起来:“原来是本初的女儿!某南阳何颙,未央唤我声世伯便好。”

袁珩愣了一下——啊,你跟我爹是朋友?

并不知道这段历史的袁珩麻木地想:那我何必费心思刷存在感,往这儿站着一报家门不就行了……果然,“不要试图用小聪明去蒙骗比你年长许多的人”!

面上却恍然大悟的模样:“原来是何世伯!珩怪道荒郊中何来如此儒雅士人,如今对上了,阿父在濮阳时常提起您!”

实则不然。

何颙被哄得嘴角疯狂上扬,又有些感慨地看向荀彧与郭嘉:“荀世侄、郭世侄……”

何颙是逃亡去汝南的,他喜好结交豪侠名士,却不会与他们的家人后辈往来。

但谁家孩子聪明伶俐、谁家晚辈天资不凡,也都有所耳闻。

比如,袁本初的女儿袁珩五岁能辩论,七岁能作文章。

比如,荀仲慈的儿子荀彧八岁能读五经,十一岁能为父亲政务建言。

比如,郭氏这一代出了个奇童,四岁能劝诫族中大人戒躁,九岁立誓闭门读书。

起初他对这奇怪的三人组合略感不解,然而此时听说身份,又立时了然。

这个世界有时候很现实,蠢货不一定爱和蠢货玩儿,但天才的朋友则必定是天才。

何颙起了些兴致——让我来考考你们。

何颙深受党祸迫害,对汉室持悲观态度,不然也不会在未来对曹操说“汉家将亡”;但此时的何颙尚未完全失望,故仍抱有济世安邦的想法。

他不将三人当成小孩儿对待,直接跳过经义学问,开口便是策对:“今国有常侍乱朝,依诸世侄之见,当何以整顿纲纪?”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空泛,何颙并不指望三个孩子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但通过他们的应答,可以看出是否名副其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