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国的文艺领域,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翻译把郭沫若的话翻译过去,担心对面的捷克斯洛伐克作家联盟副主席扬普罗哈兹卡、捷克小说家路德维克瓦库里克没有透彻理解,又自作主张地加了两句解释:“这是从八大以来中央尤其是主席
经常说的一句话,用于批评国内的一些不太对的现象。
普罗哈兹卡:“我猜也是这样,这样的话语,这样看问题的角度,通常是施政者才会说出来的。”普罗哈兹卡和瓦库里克算是"回访"中国。四月份郭沫若带团去布拉格出席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大会,五月份普罗哈兹卡副主席率团来中国访问。只来了副主席,是因为在四月的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大会上,并没有选出新一届主席来。大会现场争吵得很激烈,作家中占主流的意见是怒斥苏联对捷克文化艺术历史的入侵,但也有一些作家为苏联的行为辩护,加上名为"列席会议"但实际上发言掺和进去的苏联代表团,在苏联代表愤而
退场之前,会议充满了火药味。
这次会议选举出的捷克作联主席,苏联那边说了,不认。不认又咋的?逼我改选?捷克作联说,劳资就不选了!本届捷克作联没有主席,只有两个副主席。捷克作联很早就想来中国仔细地考察了。最近几年东欧国家都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从事科研,去中国;从事文艺,去中国;什么都不做只想清净,去中国。中国的文化艺术管理相当大胆和开放。文艺领域都如此,科学家们就更放飞自我了。但是,苏联对中国的放飞自我视若无赌。不仅如此,中国内部也觉得这很正常普罗哈兹卡想找到其中的原因,
“《AManforAllSeasons》?这是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吗?"在北京东单,普罗哈兹卡看到了电影海报。这部电影现在被翻译成《四季之人》(《良相佐国》)。郭沫若:“根据我们与美国的贸易平衡协定,从1966年起,中国每年引进10部美国电影,在国内播放。”普罗哈兹卡:“这是贸易的一部分?这也是贸易?”郭沫荐:“啊,我不太懂这一行的门道,但是,嗯,按照现在的经济学理论,是的。文化、旅游这些虽然不是实体的的产品,但它是贸易的组成部分。不但如此,它也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甚至还符
合市场规律。
普罗哈兹卡:“艺术是艺术,也是。。市场?”郭沫若:“你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如何评判它的价值?最直接的办法是一一有没有人看。虽然这条标准不是唯一的标准,确实有一些文艺作品诞生之后很长很时间无人问津,但它实际上是不朽之
作。但是,‘有没有人看一定是适用范围最广的一条标准。
“就说这个电影吧,我们早些年也在中宣部的直接文件指示下,动用很大的资源投拍过一些电影,我记得1953年吧,那个时候我们耗费巨资拍了一部战争片,观众很少。反而是上影厂拍的一个反映解放上海过程中小战士与他的班长的电影,同期上映,很成功。
“文学、音乐也是这样。瓦库里克你是作家,我也是作家,写出来的书卖出去了几本?如果是哲学专著那另外说,但如果是小说,卖出去几百本的,和卖出去几十万本的,作者创造的价值当然是不一样的。
“用经济活动的角度去评判就是这样:你的小说卖出去了几十万本,让读者能有一个舒适而且内心满足的手捧小说阅读的周末下午,这几十万人愿意为拥有这样一个惬意的下午付钱,这就是你的版税收入的劳动价值,简单而直观。
书是销售数,电影呢就是票房,所以首先你得让观众愿意在电影院里,或者在露天屏幕前坐上两个小时,他们愿意为这两个小时付钱。如果他们甚至都不愿意为这部电影付钱和付出2个小时,那么也就别想用这部电影来传递什么价值观和思想了。
普罗哈兹卡想,怎么好像被郭沫若绕进去了,开始讨论文艺作品赚钱不赚钱的事情了。“您刚才提到了价值观和思想,”普罗哈兹卡说,“我觉得这是内核。如果价值观是强加于创作者脑子里的,那么这部作品必定无法成功。”郭沫若:“这句话我同意。价值观不能强加于创作者的脑子里,必须获得创作者内心的认同。作品加载的价值观只有是院子创作者内心时,作品才有可能成功。啊,当然我不是说只要作品的价值观是
出自创作者的内心,作品就一定会成功,在这之后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决定这部作品是否会大卖。
普罗哈兹卡:“这大概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文艺界现在最大的问题。”郭沫若:“在《四季之人》之前,我们还引进了一部美国电影,《TheRussiansAreComing,theRussiansAreComing》,直译的片名是《俄国人来了,俄国人来了!》。一部好莱坞的喜剧片。”
“电影说的是有一艘叫做章鱼号的苏联潜艇,在新英格兰海岸附近搁浅。潜艇为了脱困们需要寻找一个发动机的零件,于是艇长派出了9个人登岸,到离潜艇最近的一个小镇去寻求帮助。”“九个苏联水兵上岸引起了小镇的轰动,以及一连串啼笑皆非的误解和冲突。”“最后,美军飞机赶来要消灭苏联潜艇,但苏联潜艇艇员已经和村民成了朋友,脱困的章鱼号在渔船簇拥下,在村民们的欢呼中返回深海。”普罗哈兹卡:“奇怪,这部电影在捷克斯洛伐克却没有上映,似乎苏联也没有上映。”郭沫若:“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讽刺美国:美国小镇村民的闭塞与愚笨,这是一般性的调侃;消息误传走样误解和过度反应,这是关于人性的调侃,但这些都是小调侃而已。冷战思维浓浓的美国军
方,这是整部电影中最大的讽刺。
普罗哈兹卡:“有趣,顺着这个思路,如果由苏联拍摄,不,翻拍这部电影,一艘美国潜艇在喀琅施塔得附近搁浅了,然后上面那些事也原样发生了一遍,苏军总参谋部下达命令,图95满载炸弹飞到波罗的海上空要毁灭一切的时候苏联村民正在海上与美国艇长狂欢。噢,我无法想象,苏联一定不允许这种电影拍出来。
郭沫若:“这就是观念的不同,而且坦率地说,我们现在的观念与苏联也是不同的。”普罗哈兹卡:“好莱坞可以把军方描绘为邪恶反派,可以把美国政府描绘为阴谋的幕后主使,因为美国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并不在军队,也不在总统或者政府,它们在电影里是反派没有关系,因为即
便是在现实中他们真成了反派,美国的关也不会塌下来。但是在苏联,苏军是不可以描绘为邪恶反派的,苏联政府也是不能成为反派的,因为。。”
郭沫若笑了。普罗哈兹卡:“看来您知道了我的意思。”郭沫若:“前段时间丰子恺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一幅漫画,叫做《保守与自由》。丰子恺把现在文艺界按照保守、中立、自由,以及形式和内容,画出了一个九宫格。然后,丰子恺在这个九宫格里
面填进去了几个文艺界人士的简笔头像漫画。
“形式保守、内容保守的头像是李仲林,《林海雪原》的京剧改编导演。”“形式保守、内容中立的头像是胡风。”“形式中立、内容中立的头像是。。。。我。别说,丰子恺画我的简笔画挺好,一看就知道是我。”。“你知道形式自由、内容自由的头像是谁吗?”郭沫若说到第九个的时候,不直接描述了,改向普罗哈兹卡提问。
普罗哈兹卡:“不知道。这个人我熟悉吗?”郭沫若:“是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普罗哈兹卡在中国发现《鼠的故事》人气超乎寻常的高。在旅馆看电视时就看到过一次,眼熟地底下钻出来,十分萌地摊摊手,露出黑乎乎的笑容。但是电视台里也有《猫和老鼠》。但是普罗哈兹卡看了最觉得新鲜的是中国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让人眼前一亮的水墨画风格动画,结合了现代电影科技与中国传统绘画,让普罗哈兹卡这个捷克人看着很新鲜。而另一部动画片,《三个和尚》则让普罗哈兹卡拍案叫绝什么是文艺?什么是文艺讽刺?什么是辛辣的文艺讽刺,这就是啊!
捷克文艺界领导人来中国的访问交流给了他们一些启发,但捷克斯洛伐克现在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在经济。就如《三个和尚》里面所揭示的东西,捷克斯洛伐克1967年就处在痛苦和仿中。在1966年和1967年,捷克斯洛伐克工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而且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群众不满情绪增长。雇员5000人的比尔森斯科达工厂,从1953年之后一直半死不活地维持看,在1967年5
月工人已经有4个月发不下工资,终于上街游行了。
比尔森斯科达工厂其实还不算拖欠工资最严重的工厂,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只是它的位置在布拉格郊区而已。有人说苏联的国家计委制定计划僵化,计划指令执行不力。其实,在整个苏东国家圈子里,苏联国家计委的工作已经是最优秀的了,捷克、波兰、匈牙利,哪个国家都出现过国家计委的计划指令完
全失效、国民经济处于“电脑托管"的状态。
勃列日涅夫和安德罗波夫访问布拉格之后,苏联的4000万卢布援助很快到来,这些援助的物资说多其实不算多,所以诺沃提尼把这些援助的物资全部投放到布拉格的市场,以缓解首都的乱局。布拉格的商店有货可卖了,但离开布拉格,还是到处都缺货。很快捷克斯洛伐克人就纷纷涌向首都布拉格,开始自已的“购物之旅。一一这乱得。当苏联援助的物资在两个星期之内就被抢购一空(其中官员截留自家先分的比例也不少),捷克中央痛苦地意识到了这样一个事实:靠苏联喂奶恐怕维持不下去,按现在这个困难情况,就算苏联把
援助力度乘以10,捷克斯洛伐克的日子还是撑不起来。
要想真正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唯有对经济制度实行改革,抛弃僵化的教条的经济管控模式,实行多层次的社会所有制。根据捷克人所观察到的"中国同志的成功经验”,捷克还需更有效地参加国际分工,使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逐步向世界市场开放。“改革?其实,我原则上并不反对改革。”捷共第一书记诺沃提尼在中央委员会议上,在参会者把该说的都说完了之后,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你们不要以为我只赞成浅尝止的改革,实际上,我赞同国家对经济体制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