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一六二 芭蕉心盡展新枝(四)

加入書籤

徐惇自從離開大營之後就再沒有音訊。朱慈烺原本懷疑這傢伙會不會拿銀子跑路,但仔細想想他應該不是那麼蠢的騙子。好不容易被東宮委以重任,卻只騙這點銀子,真是冒著凌遲處死的罪過掙賣白菜的錢。

徐惇進來的時候,張詩奇和侯方域都已經從側廂房離去。他緩步走到朱慈烺面前,微微仰,道“旬月不見,殿下清減了。”

“你黑了。”朱慈烺微笑應道“坐。”

徐惇謝了座,一屁股坐滿了椅子,腿上肌肉一陣亂跳。他這一路快馬而來,的確已經到了體能的極限。只是提著一口硬氣,才能做出如此從容的模樣。

“看茶。”朱慈烺搖鈴叫道。

外面內侍很快為徐惇奉上香茶,連忙退了出去。

徐惇跑得嘴唇脫皮,也不顧禮儀先端起茶抿了一口,方才道“殿下還是賜杯涼水吧。”

朱慈烺無奈,正好看到案上有一大杯之前泡的茉莉香片,是他前世工作疲憊時最喜歡的飲品。被侯方域的事打個岔,自己都還沒喝,卻已經涼了大半。他推了推這個宮裡特意燒出來供他“牛飲”的茶缸,道“喝我的吧。”

徐惇本來就是狂狷之輩,信奉“禮法豈為我輩所設”。他問心無愧地上前謝過,端起杯子就大口開喝,邊喝邊暗道這是什麼?筆筒麼?唔,有柄!哪來這麼大的杯子?

等徐惇喝飽了水,朱慈烺方才道“可是有什麼訊息帶回來了?”

“銀子都花光了。”徐惇放下杯子,抱在懷裡,毫不客氣道“殿下這邊還能給出多少?”

“銀子不是問題,”朱慈烺毫不介意道,“關鍵是你得讓我看看這些銀子到底幹嘛用了。”

徐惇呵呵一笑。似乎是笑話皇太子太不大氣,從懷中取出一本簿冊,雙手呈遞上去,剛回身又將那個筆筒大小的茶缸攬在懷裡。

朱慈烺權當沒有看到他的小動作,翻看簿冊,只見裡面密密麻麻寫著姓名、年齡、長相、身體特徵、聯絡暗號。一眼可知是徐惇這些日子展出來的下線。至於牢靠與否暫且兩說,光是這份效率就足以讓人歎為觀止了。

“這當然不是我一個人跑的。”徐惇道“我仍舊用了單線上下的法子,只是讓下線去找下線之後,我本人也是出面的。”

“我說過必須單線聯絡。”朱慈烺道。

“我想殿下是怕出了問題難以核實查證,但我這一頭殿下難道還信不過麼?”徐惇不以為然道。

“我是為你的安全考慮!”朱慈烺佯怒道“若是下面這些線人有人向李闖告你,你還能活著回來麼?”

“我也不怕。”徐惇傲然道“如今我在江湖上也是小有名氣,誰若想賣我,也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不瞞殿下,我已經借遊俠之手。幹掉了好幾個想賣我換銀子的人了。”

“呵呵,”朱慈烺乾笑一聲,“你還真是混得如魚得水。”他對徐惇這種作法並不贊同。他要的是一個可靠、穩定、高效、安全的間諜網,但為什麼就被徐惇搞成了一個秘密的會道門呢?

朱慈烺旋即又想到臭名昭著的“黑龍會”。黑龍會是日本從事海外軍政間諜工作最有力的動機關,目的是謀取黑龍江流域作為日本的領土。這樣一個諜報機構同樣端於民間,仔細看看其實就是個黑勢力集團。

“我還為這些人建了個幫會,名作‘金鱗會’,殿下以為如何?”徐惇得意道。

朱慈烺很想找面鏡子看看自己的表情。

金鱗會……黑龍會……

徐惇拿著東宮出品的諜報組織指導手冊。最後竟然還是走上了地域性黑社會組織的道路,這是歷史的偶然?抑或背後蘊藏著高階大氣上檔次的組織行為學原理?還是歷史、生產力之類的侷限性?

朱慈烺很快又想通了。

對於那些江湖上帶著兄弟朋友惹是生非的人而言。只有歃血為盟才是最牢靠的。即便封官許願都未必能讓他們信服——朝廷的信譽早就破產了。甚至連朝廷命官,袁崇煥,在廣寧之戰時為了激勵部將奮勇殺敵,也搞了一出歃血為盟。

既然是歃血為盟,當然需要一個載體,所以無論是金鱗會還是黑龍會。其實都是權力控制力度不足的產物。

“你們可有盟誓?”朱慈烺笑道。

“不求同月同同日生,但求同月同日死!”徐惇自己也笑了起來,看來並沒把這些放在心上。

“具體的呢?”朱慈烺問道“你弄這麼個東西,難道人家就肯給你白白跑腿賣命?”

“銀子。”徐惇想了想,又道“威風。”

朱慈烺皺了皺眉頭“這種事。哪有弄得天下皆知的?”

“殿下放心,所謂天下皆知,也不過是那麼個小圈子裡知道罷了。”徐惇不以為然道“殿下,這本冊子只是一半。還有一半是記錄他們家中老幼、居住籍貫,我擔心路上生意外,故而今天只帶了這一半給殿下,另一半待我日後送來。”徐惇雖然說得輕鬆愜意,但從他這份小心上來看,這一路並非順風順水。

朱慈烺點了點頭“你做事還算謹慎,但願你那個金鱗會也要謹慎些才好。”

“殿下放心,屬下自有分寸。”徐惇又道“殿下,這些人中其實大多都在山西。”

“山西?”朱慈烺頗為意外“你跑去山西佈局了?”

“河南之事已經不可為了,我只在闖營之中埋下了兩個暗子,以備日後起用。”徐惇道“山西民心大致可以分為三派,正可利用。”

“民心還分了三派?”朱慈烺頭一次聽到這種說法,頗為意外,道“你細細道來,無須諱言。”

徐惇先行了個禮,道“殿下,宣府、大同等地頗有些商人與東虜往來。東虜連年來掠奪關內,剛出了關就將搶來的東西賣給這些豪商,換取糧食、兵器等軍資。那些豪商再轉賣關內,就如同於土匪勾結,替土匪採購、銷贓一般。”

朱慈烺點了點頭,示意能夠理解。大名鼎鼎的晉商八大家,後世但凡去罈子上晃盪的歷史票友,誰不知道他們的家史?後來滿清定鼎天下,順治封他們為皇商,賜下張家口五百里土地給他們開墾,也算是“君臣相得”的典範了。——當然,這八家最後在乾隆年間被徹底消滅,這也符合滿洲人過河拆橋的習慣。

“還有些人,”徐惇頓了頓,“被李闖蠱惑,四處宣揚李代朱氏為帝的邪說,竟然也有愚民相從。”

“不用避諱。”朱慈烺再次強調了一遍。

徐惇語漸漸加快“李闖所謂三年免糧,在民間頗得傳信。民間有童謠傳唱‘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許多地方官員也都以為時局已經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或是私下或是公開,常常流露出何必效死的意思。”

朱慈烺無奈,這就是當今現狀。他硬擠出一絲笑容道“前日裡,劉若愚從京師派人來通訊。我問及宮中情形,結果卻是許多中官外逃,甚至有人在宮門上寫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悖逆之語。這世道真是癲狂了!”朱慈烺停了停,本想喝口水,一探手方才想起杯子還在徐惇懷裡抱著呢,便又繼續道“天欲亡之,必先使其狂妄。這些人不用管他,還有一類是什麼人?”

徐惇忍不住笑道“還有一類人倒是好,都聚在三立書院講學呢。他們一個個忠於朝廷,忠於君上,只等著改朝換代之後做孝子賢孫,為皇明披麻戴孝。”

朱慈烺一笑而過,這種人只是歷史的點綴,終究難成棟樑。未完待續

ps注太監宮門留書之事,並非小湯杜撰。

喜歡金鱗開請大家收藏金鱗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