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四十章 他鄉遇故知,好安答啊! (第1/2頁)

加入書籤

通往宜昌府城官道上,一支數百人騎兵正在打馬疾馳。

馬蹄踏的官道塵土飛揚,遠遠看去如同一條灰龍般。

這幾日天氣回暖,較正月暖和許多,沿途鄉野肉眼可見油菜花已經開放,讓人看著賞心悅目。

空氣中瀰漫的油菜香味更是讓人聞著無比陶醉。

只這美景卻未能令疾馳的騎兵多看一眼,只在那不斷打馬呼嘯,風塵僕僕向著東方快而去。

該部是湖廣提督董學禮在歸州東拼西湊出來的追擊騎兵,由提督標營左營一部、總兵金萬鎰的標兵一部編成,一共45o餘人,統歸參將鄭聚奎指揮。

鄭聚奎是漢軍正藍旗出身,早年在定南王孔有德麾下任事,後因軍功遷升湖廣綠營任職。

不想這一調令讓其免了血光之災。

就在鄭聚奎奉命調往湖廣不到一個月,定南王孔有德就在廣西桂林被明晉王李定國包圍。

見大勢已去,孔有德自殺而亡,定南藩下八成將領均於此戰被殺。

而此戰也成就明晉王李定國“兩蹶名王”之威名!

一時天下震動。

已知明軍易步為騎的董學禮,深知兩條腿不可能追得上四條腿,可湖廣綠營戰馬數量有限,且大部都在其它地區,歸州城中的騾子、駑馬又被明軍搜刮一空,因而他根本不可能學明軍一樣也將自己帶出來的八千營兵“易步為騎”的。

但又必須追上去,無奈只得在歸州停了兩天。

命人往鄉野蒐集騾馬,另外派人從附近駐軍調了三百多匹戰馬,東拼西湊才算湊齊了一支騎兵。

這支騎兵的任務只有一個,就是追上明軍,並不惜一切代價遲滯明軍東進,哪怕人都死光了也要拖住明軍。

換言之,這支騎兵是死士。

為此,選出的45o餘營兵都是精銳悍勇之士。

另外有可能的話,統領這支騎兵的鄭聚奎還要派人搶在明軍前面向沿途各地城池預警,以免被假扮成滿州八旗的明軍所趁。

歸州城被明軍輕而易舉詐開一事,讓董學禮憂慮重重。

因為這不僅讓明軍可以輕鬆從沿途各地獲得補給,也會讓明軍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直達武昌城下。

尚未收到前線戰報的總督大人萬一也被明軍誆騙,毫無防備放明軍入城,董學禮都不敢想象後果是什麼。

嚴令之下,鄭聚奎也是拼命往宜昌趕。

唯一希望就是宜昌方面能夠識破明軍的詭計,從而將他們堵在城下。

哪怕堵不住,牽制兩天也行。

經兩天急行軍,離宜昌城已不到五十里,見前方有座小鎮,鄭聚奎便命到鎮上歇息一會。

不是怕兵累著,而是怕戰馬難以支撐。

提督大人拼湊的戰馬實在不多,甚至連一人一馬都做不到,故而每個騎兵又帶了一頭騾子。

路上是騾子騎一會,馬騎一會,輪番交替。

要不然光騎馬的話,除非走走停停,要不然沒到宜昌城,僅有的三百多戰馬就得口吐白沫全部累死。

“前方歇了,前方歇了!”

軍令很快被親兵一一傳達。

進入鎮子後,清軍現同之前經過的鎮子一樣,內外都沒有被明軍破壞襲擾的痕跡。

叫來幾個害怕的村民詢問有沒有明軍打這過去,那幫村民們也是一頭霧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