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家,那是桐山大学教工住宿区的一栋小洋楼,老式雕花门,灰白墙,门口两盆兰花养得极好。
乔伊背着简单的教学包走进时,心跳有一瞬的不规律——“我不是来教书的,我是来追真相的。”
李东阳亲自开的门,个子不高,头有些稀疏,一双眼镜遮不住那藏不住的疲态。
但他语气平和,甚至有些感激:“现在孩子学得吃力,谢谢你肯来。”
乔伊笑着点头:“我也希望能帮到她。”
她进屋的一瞬间,目光一扫——墙上的照片、地上的报纸、沙扶手上的实验报告、电视机下方的纸袋……
“每一个角落,都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但她心里最在意的不是生活痕迹,而是——实验资料的可能藏匿点。
李芮是个清瘦的女孩,眼神飘忽,语文和数学都学得很乱,像是根本提不起劲。
“你不喜欢上学?”乔伊随口问。
她说:“不是……就是总觉得,考什么,读什么……早就被安排好了。”
这句话让乔伊怔了一下。
她心底一动:“这女孩,可能也接触到‘系统’的一角了。”
她边讲课,边留意李芮偶尔提到的“父亲晚上总关门说‘资料不外泄’”“车库地下有新办公室”等话题。
“信息,一点点拼起来。”
乔伊第一次下课后走出门,回头看了一眼那幢白色洋楼:
“这不是家教,这是一次‘内部潜伏’。”
“我要找到废彪在挖的‘矿’到底是什么——是物质,还是时间本身?”
她从没像现在这么清晰地意识到:
“我们没有输——我们只是还没走到终局。”
那年九月的风,带着一点褪色的热浪,吹进车窗、吹上校服袖角,也吹得这群少年第一次真正感觉到:自己要“开始另一段人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和去年此时不同,那时他们还穿着统一的校服,站在桐山二中的大课间操场上,晒着太阳做广播体操。
而现在,他们提着行李,坐上列车,穿越一条条钢铁铁轨,驶向属于自己的“新轨迹”。
oo年月日清晨·bj·青华园。
乔伊拎着不算多的行李箱,吊坠藏在衬衣里,脸上平静,心却有些紧绷。
陪她同行的,是比她还兴奋的——乔磊。
他戴着墨镜,穿着最板正的短袖衬衫,一副“兄长代表团”的架势。
“我靠,这地方可太大了!你看那红楼!你看那图书馆!你看看那男生宿舍——咱是不是也能报名一个‘家属房’?”
“这气质,一进来就觉得我得多读书。”
乔伊轻轻笑了。
青华园果然如传说那样沉淀,铺满梧桐的长道,校园广播里放着《同桌的你》的旋律,老教授戴着眼镜在树下散步,新生们拉着行李三三两两地排队报到。
那一刻,乔伊第一次觉得:
“也许,虽然轨道被改写过,但它也不全是错的。”
她收好录取通知书,走进了“基础医学院”的报到通道。
眼里闪着光,不为专业,而是为——再次靠近“回归计划”的核心点。
马星遥和王昭,两人并肩走进桐山大学正门,穿过贴着“热烈欢迎oo级新生”的横幅,王昭一脸轻松:“哎,你说,咱俩这样是不是‘高考情侣档’?”
马星遥推了推眼镜,没有否认,只是淡淡回答:“至少不是分隔两地。”
他虽然嘴上平静,心里却是踏实的。留在桐山,是他的选择。
因为实验室在这里,矿井在这里,还有——她在这里。
王昭换了新的波点上衣,扎起头,手里拿着报到表格,一脸志得意满:“我打算当学生会文艺部长,拿下这个校区所有演出机会。”
马星遥点头:“你可以。”
他们不需要表白太多,只要彼此都知道——选择彼此的城市,是一生最温柔的决心。
张芳站在北津大学哲学系门口,阳光照在她的镜框上。
她没有人陪同,也拒绝了家人拍照。她穿了一件黑白配的衬衫,走路带风,抱着一沓《康德》《尼采》《叔本华》走进宿舍楼。
她的舍友们都在谈影视、小说,她却淡淡地说:“我喜欢探讨‘自我与命运的边界’。”
她知道,自己的战场不是课堂,而是内心深处那句问题:我考第一,是为了什么?
她打算用四年时间,去回答它。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请大家收藏:dududu重回高考当状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