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天,它迎来了一个比春晚还重要的“剧本会议”。
乔伊、陈树、王昭、张芳、马星遥、刘小利、胡静、乔磊——八人全员到齐。
圆桌上摆着厚厚一摞打印文件、标注笔、录音笔和老式录音机,陈树还特地带来了自己的监听设备,连天线都架在窗边。
乔伊站在白板前,深吸一口气,说出的第一句话,几乎凝住了空气:
“Ω不是一个实验。”
她扫视每个人的眼睛。“它是一个我们所有人——必须亲手完成的‘命运闭环’。”
张芳翻着她刚打印好的文件夹,郑重其事地补充:
“这一切从年月日预启动失败开始,导致了年月日原定的‘宇宙干涉窗口’无法启动。”
“我们,都被困在那个失败的余波里。”
王昭轻轻点头:“我们不是在查历史,我们在试图修补一个‘现实的漏洞’。”
乔磊看着面前这帮比自己小快十岁的孩子,久久没有插话。
这一刻,他意识到:他们早就不再是“学生搞课题”的心态。
他们是站在命运对面的“后备设计者”。
乔伊继续陈述,语气更坚定:
“我们每个人——”
“我,必须让实验成功,才能回到o,完成归位。”
“马星遥,必须让实验成功,才能保留‘地球居权’,不被替代配置。”
“陈树,必须让实验成功,才能让父亲‘回归原轨’,摆脱当前的状态错位。”
“张芳、王昭、刘小利……你们虽然没有系统明示的目标,但你们都看见了,未来正在偏离你们本应拥有的路。”
王昭轻声说:
“如果我们不管,那个未来就会像系统演示一样,成真。”
乔磊终于开口了。
他沉声问:“你们想怎么做?靠热情和情绪打通三号井?”
乔伊没回避,反而一字一句地回答:“不是热情,是系统逻辑的反向解析。”
她把厚厚一沓文件摊在桌上:“我们准备的是—Ω-研行动纲要。”
陈树打开监听装置:“信号实验、同步验证、电磁场稳定器,这些我全可以复现手动简化版。”
刘小利咧嘴一笑:“我带动力,全队气氛组!还有谁!”
胡静点点头:“我有社会渠道、人脉协调能力、物资统筹。”
王昭把最后一页“干涉视窗清单”贴上白板:
“我们缺的不是勇气,是‘由我们亲手完成一次Ω’的执行步骤。”
全场沉默了一秒,然后,乔伊走到桌前,写下白纸黑字标题:
《Ω第三次全体大会纪要》
陈树接过笔,在下面加了一句:
“我们,不是观察者。”
张芳写下:
“我们是参与者,是校准者,是终结者。”
马星遥缓缓念出:
“我们要打破这个循环。”
最后,乔磊补上:
“Ω唯一能成功的方法,就是让我们,成功一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站在旧教室中,阳光照在他们肩头,风终于从破窗缝里吹进来。
这场会,没人鼓掌。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清楚:
这是一次没有彩排的演出。
成不成功,不再是别人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