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重回高考当状元 > 22不是旁观者总要有一次全力以赴是为了证明我属于这里(第2页)

22不是旁观者总要有一次全力以赴是为了证明我属于这里(第2页)

可她没想到,自己竟然开始认真地想考好一次试,不是为了穿越,不是为了留下什么记录,而是为了在这一段真实的时光里,用尽全力,证明“我来过”。

她不用“预知”,也不靠“记忆优势”。

她只是想用自己的手、这支笔,写好一张真正属于这个世界的试卷。

她终于明白,青春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你知道会生什么,而在于你愿不愿意,为一个不确定的结果拼一次。

太阳落到教学楼背后,最后一缕光透过窗子,照进高o教室,像一束安静的提醒。

晚自习开始了。没人说话,只有刷刷刷的笔声,还有偶尔一两声橡皮擦过纸面的“吱吱”声。

空气里是墨水的味道、纸张的味道,还有那一点点、解不开难题时的小小焦躁。

但他们都在坚持。

这一场考前复习,像是一场青春里的集体默契。没有人吆喝,也没有人落下。

马星遥的笔尖停在一道物理题上,眉头微微皱起。

这是一道综合题,融合了弹簧、斜面和变质量系统,条件复杂,计算量大。他盯着第三行草稿,越看越觉得哪里不太对。

“张芳,”他小声问道,“你看这题,动能守恒的那个转折点是不是我代错了?”

张芳推了下眼镜,凑过来看了一眼,也皱起眉头:“不是你错,是这题不能只用动能守恒,得加动量守恒一起考虑。”

马星遥又望向王昭:“你怎么看?”

王昭正在改英语改错题,听见这话头也没抬,只淡淡地说:“这题我上次刷题时看到过一类变形,可能得用‘等效质量’法解。”

三人越聊越乱,计算方式一个接一个,但谁都没算出个准头。

坐在后排的陈树看得直摇头:“你们这是什么组合?‘三英战吕布’物理加难版?”

“吕布太能打了。”王昭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时,一个温和却清晰的声音从他们后面响起:“这题,其实有三种解法。”

三人一愣,回头,是乔伊。

她一边撑着下巴,一边慢悠悠地翻过自己的草稿纸,拿起一支铅笔,在空白处写下几行。

“第一种是常规方法,动量守恒联动动能守恒,算起来稳当但比较长。”

“第二种,用广义动能方程,把系统简化处理,省时间。”

“第三种,用图像法,画出能量随过程的变化曲线,适合做验证。”

她说着一边写,推导过程整洁清晰,线条利落,解释时不急不躁,却让人一听就懂。

张芳跟着她笔迹扫了一遍,眼神逐渐亮了起来:“原来还能这样算。”

王昭轻瞥了她一眼,语气不酸不怼,反倒有点佩服:“你早就会了?”

乔伊轻轻笑了笑:“上次模拟题跟这题换了几个条件,我回家查了资料,就顺手多研究了下。”

马星遥看着她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眼里闪过一丝专注。他还记得前几次她做这类题还经常卡住,现在却条理清晰、一气呵成。

“你进步挺大。”他说。

乔伊的脸微微一热,低声道:“可能是这阵子状态比以前稳定多了吧。”

她没说出口的是,那时候的她还在犹豫要不要“真正留下来”;现在的她已经开始接受这个班级、这张书桌、这群同学。

她努力得不是“像”,而是真的想跟他们一起走下去。

三种解法写完,她合上本子,神情轻松。

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站在教室边缘观察别人“怎么生活”的新同学。她已经自然地参与进来,成为这段青春群像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考试临近,节奏越来越快。

桂花的香气还残留在风里,教室里资料翻得哗哗响,整个年级都进入了一种“全员冲刺”的状态。

乔伊坐在第七考场靠窗的位置。阳光斜照在她桌上,卷子刚刚下。她深吸一口气,心里没有杂念,笔已经动了起来。

她不是靠“预知”答题,而是真正靠着这段时间的训练、思考、纠错,一步步写下每一个过程。

试卷像是一个等她解锁的世界,而她,用自己的努力和稳稳的心,把一切慢慢理顺。

连考两天,语数英理综文综轮番上阵。每场考试结束,她没有急着走出考场,也没有多说话,只是低头在草稿纸上回忆自己是否还有地方能改得更好。

这一次,她不是为了证明什么,也不是为了谁。

她只是想,全力以赴地,为这场属于“高o”的期中考,交一份不留遗憾的答卷。

青春或许不需要华丽的结果,但它需要这样一个过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拼一回。哪怕结局没人记得,那种“我尽力了”的心情,自己会记得很久。

芳答题时一如既往地沉稳,条理清晰,每道大题像是提前练习过一百遍,写得踏实又干净;马星遥虽然有两题卡了一下,但越往后越稳,像台安静运行的老式钟表,走得准,也走得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树擅长化学,这次物理也终于补上短板,卷子交上去那一刻,自己都觉得顺手得不可思议。

王昭干脆用了她自己明的“怒气刷题法”,文综一套套地刷,连语文作文都写出市赛一等奖的节奏,笔锋带风,写完还顺手给自己打了个“o+”。

两天后,成绩出来了。

教学楼电子屏上的红字一亮,整个年级像被打开了热搜开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