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重回高考当状元 > 15周日补课当年我们以为很苦的日子如今回头一看全是温柔(第5页)

15周日补课当年我们以为很苦的日子如今回头一看全是温柔(第5页)

“成绩,变成了‘能不能完成你选的那条路’。”

我一时沉默,又问:“那马星遥呢?”

她顿了几秒,声音里带了点轻微的波纹:“他……还是那个会把一切建模的人。”

“当初补课那天,他说‘沉淀生成不是谁控制谁的问题’。我现在明白了,他说的不是化学,是人生。”

“他后来去参与设计了‘心智模拟导航’”

“很多人说他冷,其实他只是习惯了先观察、再靠近。他信‘合理’,但也信‘变量’。”

我忍不住笑了:“那陈树呢?他是我最好奇的。”

乔伊也笑,眼神缓了一下:

“陈树啊……他还是那个爱听声音、拆机器、嘴上没正经,其实比谁都用心的人。”

“但他后来走科研路线了”

我看着她,忽然问:“所以你们都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乔伊摇头,很轻地笑了笑:

“不是变了,是……我们终于不用再用考试,证明我们是谁。”

乔伊听我问完,没急着答,先拿起桌边那杯已经冷了的茶,轻轻抿了一口。她眼里有点笑,但不是嘲讽那种笑,而像是——一个从未来回来看的人,对“当年我们以为世界很复杂”的那种温柔理解。

“o年啊……怎么选拔人才、分配岗位?”

她顿了顿,放下杯子,语气像讲一道已经算通了的题:“简单说,人不选岗位,是岗位选人。”

我愣了一下。

她笑了:“别急,我解释。”

“我们现在不是考试选人,也不是简历比拼,更不是人事部门凭关系‘挑简历’。而是,每个人从小开始——你的一举一动、你的节奏、你的情绪反应、你的兴趣喜好,都会被你的‘成长同步包’实时记录。”

“它不监视你。”她补充道,“它理解你。”

“比如你在岁时对‘讲故事’特别敏感,岁时能连续三周自整理社区书架,岁时为了解一个ai漏洞连续熬夜五天不抱怨……所有这些行为数据,都会被编入一个叫‘轨迹卷’的成长流模型。”

“到岁左右,你的轨迹卷基本成型。系统不会给你‘填志愿’这种压力,它直接从所有岗位中找出与你心智曲率匹配度最高的前五个,让你体验一遍。”

我问:“就像实习?”

“也不像实习。”她摇头。“你是以完全沉浸式状态体验的,接触岗位的真实温度。比如,你以为自己喜欢传媒,但系统会把你投进一个真实的、数据级别采集后的场景里,让你切身感受到‘对内容的耐心消耗’和‘表达的孤独感’,然后再问你——你还要不要做。”

我轻轻皱眉:“所以,一切都是机器人决定?”

“不是决定。”乔伊说得很慢,“是辅助你看清你自己。”

“其实你知道答案,只是旧系统让你不敢面对。你在乎父母期待、排名、名校、工资、城市房价……你被‘卷’进去了。但机器人没有情绪,它只看你真实的‘选择行为’,而不是你嘴上说的梦。”

她补充:“你可以拒绝系统推荐,手动选岗位。系统不干预,只提醒你‘匹配度下降百分之多少’。”

“那有人失败吗?”我问。

“有。”乔伊点头,“可不是‘落榜’那种失败。而是有人宁愿一生自由试错,也不愿活在任何‘推荐值’的轨道里。”

“他们的选择也被尊重。被分配到‘开放型自修者计划’。每三年重新同步一次兴趣点,探索边缘任务或独立创作。有人最后成了植物语言研究员,有人成了气候悲剧博物作者。”

我听得目瞪口呆:“所以……不再有‘这工作你配不配’,而是——‘你想不想进来’?”

“对。”乔伊笑得更轻了,“不是筛人,是匹配。”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不需要竞争’的社会?”

她摇摇头:“不是不竞争,而是——你不需要和不在同一频道的人竞争。”

我盯着她看了几秒:“所以你说选拔人才的系统,是靠高智慧机器人?”

乔伊点头,“是。但本质不是机器人选谁。而是,你的‘每一个当下’组成了你。”

“机器人不过是用你自己的一万个‘无意行为’,还原出你最初的模样。”

她忽然收了笑,认真看着我:“你不觉得,这比你拿个高分再被调剂进一个你不喜欢的专业——要诚实多了吗?”

我点头,缓缓地说:“那确实,是一个更靠近‘人本身’的未来。”

乔伊轻轻叹气:“那时候,已经没人问你‘你想考清华还是北大’了。问的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系统陪你走一段路,让你自己现答案。”

我半开玩笑:“那系统岂不是也在‘补课’?”

她也笑了:“对啊。只是补的是——我们从来不敢面对的那张卷子。”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请大家收藏:dududu重回高考当状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