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沉默了好几秒,然后轻声答:
“有一点。”
“但更大的可能是——他们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消失了。”
“他们只是在守着一个‘等频点’,等着我们哪一天,能听清楚。”
我老实承认:“说真的,乔伊,这些你讲的状态层、观测函数、维度耦合……听得我脑壳有点疼。”
乔伊笑了,神情却特别认真:“以后这些都会变成常识的,就像我们小时候学‘牛顿第一定律’那样,最开始听着很难,后来不就变成课本第一页了嘛。”
她说着,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递给我。
“送你一张,我们那一代的合照。八个人。”
我小心接过,看清楚照片里的人时,心跳竟然微微一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乔伊、马星遥、陈树、张芳、王昭、刘小利——这六个我熟得不能再熟。
但还有两个。
一个是乔磊,站在角落里,还是那件旧衬衫,眼神一如既往地淡定沉稳。
另一个,是胡静——桐林商厦的业务经理。
我有点惊讶:“胡静……她也在?”
乔伊点点头:“嗯。”
我拿着照片看了一会,忽然有点皱眉:“这角色……太多了。”
“人物越多,关系越复杂,剧情结构就越难写。每一个人都要有完整弧线,这真的挺考验笔力的。”
乔伊看着我,忽然笑得有点意味深长。
“你的担心多余了。”她轻声说。
我愣了一下:“为什么?”
她一边收起茶杯,一边说:
“因为你后来写完了。”
“这本小说被写成了一个系列,还被编进教材,最后你因为这个系列——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瞪大眼睛:“啊?你咋知道的?”
她歪着头,嘴角扬起一个浅浅的笑:
“你不知道我是谁吗?”
我愣住。
她没继续解释,只是站起身,走到窗边,光线刚好落在她身后,把她整个人包裹得像一页静静翻开的旧书。
照片上的八个人,在阳光下微微泛白。
我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脑子却飘到另一个地方。
也许真的有那么一个时空,我的笔已经写到结尾,我的角色都已经被读者记住,而我,坐在领奖台上,面对台下闪光灯的那一刻,脑中浮现的不是句子,而是——
这些人。
他们在一个秋天的课堂上写黑板报,在傍晚的食堂门口打闹,在广播站门前借口等人,其实在等一句“你还好吗”。
他们的青春曾短暂交会,又各自散开,却被我——被一个记录者,用文字重新连回。
我轻轻把照片装进信封,小心合上采访本。
“乔伊。”
她回头,眼神清澈。
我笑了笑:“你说的是真的吧?”
她眨了一下眼,像是用全世界最肯定的语气,却只说了一句轻得不能再轻的话:
“你已经开始写,就已经是真的。”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请大家收藏:dududu重回高考当状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