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重回高考当状元 > 2信号之夜 有些青春的火花只在废墟中点燃(第6页)

2信号之夜 有些青春的火花只在废墟中点燃(第6页)

线条模糊的跑道,像一张被泡过的旧照片。

远处,一个穿白色长衫的老者慢慢朝她走来。步伐沉稳,手里空空,却像握着命运的注脚。

他站在她面前,眼神沉静得像能看穿她脑海深处。他没寒暄,只低声说了一句:

“记住这个数字——四二六。”

每个音节像敲进脑海的节拍器,缓慢、沉着,带着某种无法忽视的分量。

乔伊猛然睁开眼。

风扇还在转,宿舍一片沉睡。

她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快得像刚从梦中逃出。

她坐起身,喃喃:“……”

日期格式?

不是她的生日,也不是任何纪念日。

可这串数字像被烙在脑子里,不容她忘。

她翻出笔记本,手指微颤,写下“”。

一写完,她怔住了。

这串数字,她不是第一次见。

她穿越那天,在旧书堆中随手翻过一本黄的日记——

其中一页,日期正是月日,内容被黑笔划掉,但她依稀记得几个字:

“气象站……不要相信……”

她望着笔记本,心口仿佛被什么紧紧攥住。

这不是普通的梦。这更像是一个“植入的讯号”。

也许是原来的“乔伊”留下的。也许是她穿越的某个系统,在悄悄回应。

也许,是她终于靠近了——真正的“真相”。

风声拂过帐帘,宿舍沉沉,她靠在床头,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她知道:这是线索。

一定是。

【课堂静默·第一道信号】

那是一节物理课。

讲台上,石老师正操着浓重方言讲解“波粒二象性”。讲到一半,她随手从抽屉里掏出一块黑色弹性绳,夹在两个磁钉之间比划干涉图样:“你们想想,光,它到底是什么?”

班上大多数人开始神游。

有人在桌角画英雄联盟ogo,有人已经趴下补觉,有人小声讨论晚自习换谁值日。

而马星遥,坐在靠后排,一直安静地翻着课本。他的笔记干净、克制、字迹笔直得像打好格的心电图。他从不抄黑板,只记录推演步骤中“他觉得不够严谨的部分”。

他的视线却,在某一瞬,从笔记滑向了窗边的女生。

乔伊。

她坐在第三排靠窗,手撑着下巴,表情专注得不像是在听讲,更像是在“对某种模式做纠错”。

她的眼神里没有焦虑,也没有懒散。有的,只是那种马星遥非常熟悉的“实验室习惯”——你给她一组参数,她会盯着看十分钟,不为理解,而是在评估这个系统有没有问题。

而问题是:她不是实验员。她是个“转学生”,一个据说成绩不稳定、性格“偏冷”的女生。

但他看着她的瞬间,大脑中却莫名闪过一个词:

既视感。

不是“见过她”,也不是“她长得像谁”。而是——

她“像某种他一直想要靠近的东西”。

他无法形容。那种感觉不在语文卷的描述题里,不在物理公式里,也不在他过去所有数据模型的预测里。

他只记得:她拎着老式帆布书包进教室,校服过大,头扎得不整,像个提前到场的观众。她站在门口一会儿才走进来,神情冷静,不怯场,却明显像在搜集“该怎么进入这个系统”的初始界面。

像是个不熟悉当前版本程序的外部用户。

马星遥记得,那天的早读铃响了三次。她还在翻课表。

而更诡异的是——她很快就把新课本“按逻辑顺序”整理了。他看到她在语文书最后夹了一张对照表,上面标注着每个知识点的页码和预计出现章节。他甚至看到一行手写的小字:“考试热点、教师讲课倾向、背诵系数”。

这不是高中生的思维模型。

这是个科研人员做调研的逻辑。

那时候,他心中就隐隐有个猜测——这个女孩,不只是个转校生。

【频率共振·那种不属于教室的气息】

有一次自习,他去交作业,路过她座位时,看见她写的笔记本封面印着“模拟叠加实验”,上面画了一张他见都没见过的图:Ω形环绕结构,上面列了两组数据组交叠后的叠加值和坍缩效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