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偏执学弟他蓄谋已久 > 代码张总双城(第1页)

代码张总双城(第1页)

代码,张总,双城

星图科技的服务器机房永远是恒温。张琦站在一排排机柜前,听着风扇的嗡鸣,像在听某种精密的心跳。屏幕上滚动着全球学术节点的实时数据,红色的光点代表活跃研究者,其中一个正稳定地闪烁在伦敦坐标上——韩风。

“张总,北美区的节点对接完成了。”林杨拿着平板走过来,上面显示着密密麻麻的代码,“英国那边……要不要同步推进?”

张琦的目光在伦敦的光点上停了半秒,指尖在冰凉的机柜上划了道线。

“暂缓。”他说,“先优化国内高校的接口。”

林杨没多问。

这几年他早就摸清了张琦的规律:所有涉及英国的业务,都像被一层无形的网罩着,推进得格外谨慎,又带着不容置疑的执着。

就像公司开发的学术社交功能,默认推荐列表里,总会优先出现伦敦大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者,算法逻辑里藏着一条只有张琦才懂的加权公式。

张琦回到办公室时,桌上放着份快递,来自W城。

是母亲寄来的,里面是他高中时的几本笔记本。

翻到最後一本,夹着张泛黄的实验报告,是韩风帮他修改的物理作业,字迹清隽,在错误处画着红色的波浪线,末尾写着“实验室的酒精灯要用外焰,笨蛋”。

他把报告扫描进电脑,存入那个加密的“碎片”文件夹。里面早已堆满了东西:韩风发表的论文PDF(每篇都标着他认为的“亮点缺陷”)丶伦敦大学实验室的公开视频截图(他逐帧分析过背景里的仪器型号)丶甚至还有份从学术数据库里扒下来的合作网络图谱,他用红色箭头把韩风的节点和自己公司的潜在业务线连在一起,像在下一盘漫长的棋。

公司的AI推荐系统上线那天,张琦亲自做了压力测试。

当系统自动弹出“推荐合作学者:韩风(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方向……)”时,他盯着屏幕看了十分钟,然後在後台加了条限制指令:“屏蔽该节点向管理员的主动推送”。

他还没准备好。

那些关于“报复”的设想,在日复一日的代码堆砌里,渐渐变成了更复杂的东西——不是要盖过谁的风头,而是要站在足够高的地方,让对方不得不看到自己。

此时的伦敦,韩风刚结束一场持续四小时的实验。

培养皿里的蓝色试剂终于稳定成预期的浓度,他摘下手套,指尖在实验记录板上敲下数据,动作和多年前在W城中学的实验室里没什麽两样,只是眼神里多了些沉淀的疲惫。

助理端来咖啡,放在他手边的论文集上——封面上印着“星图科技学术图谱系统案例研究”。“博士,您要的国内最新合作案例。”

韩风翻开封面,看到扉页上的公司简介:“星图科技,创始人张琦,A大计算机系毕业……”他的指尖在“张琦”两个字上顿了顿,咖啡的热气模糊了镜片,像那年W城六月的热浪。

他想起高考结束那天,张琦站在考点门口,白衬衫被汗水浸得发皱,手里攥着块草莓橡皮。当时他说“等你考来A大,带你去看实验室”,後来却因为自己跑英国留学,自己也没有去A大,连告别都显得仓促。

行李箱里那块被张琦塞进来的橡皮,现在还放在书桌抽屉里,边角的牙印被摩挲得光滑,像个被反复触摸的秘密。

“这个系统……”韩风翻到案例分析部分,看着屏幕截图里复杂的节点网络,“算法逻辑很特别。”

“据说创始人是个天才,”助理笑着说,“年纪轻轻就把公司做到行业第一,最近在谈和帝国理工的合作呢。”

韩风合上论文集,窗外的雨又开始下了,雾蒙蒙的,把伦敦的街景晕染成一片模糊的蓝。

他走到窗边,看着雨滴在玻璃上划出的痕迹,像在写一行无人能懂的代码。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是母亲发来的消息:“我和你爸已经收拾好国内的家了,你什麽时候回来?”

他回了个“知道了”,然後点开浏览器,输入“星图科技张琦”。

搜索结果里,他看到张琦在发布会上的照片:穿着深色西装,站在聚光灯下,眼神锐利,嘴角带着恰到好处的弧度,和记忆里那个总躲在香樟树下啃橡皮的少年判若两人。

照片里的张琦,身後是巨大的屏幕,上面滚动着全球学术节点的图谱,红色的光点密密麻麻,像片燃烧的星海。

同一时间,北京的星图科技总部,张琦正在给技术部开会。

“下一步,我们要做实时数据同步,”他指着屏幕上的全球地图,“尤其是欧洲区,延迟必须控制在0。5秒以内。”

有人举手:“张总,欧洲的服务器成本太高,而且……”

“成本不是问题。”张琦打断他,指尖重重地敲在伦敦的位置,“这里,必须是最优链路。”

散会後,办公室只剩下他一个人。窗外的天色暗了下来,城市的灯光次第亮起,像他代码里的断点。

他打开加密文件夹,点开那段自动循环的搜索程序——屏幕上,“韩风”两个字不断被检索丶匹配丶刷新,像颗永不熄灭的信号源。

抽屉里的草莓橡皮被他摸得发亮,边角的牙印早已磨平,却依然能硌出熟悉的痛感。

他想起高一那年,韩风在晚自习时敲着他的桌子:“别啃了,再啃就成渣了。”当时他没说话,只是把橡皮往手心攥得更紧。

现在,他终于有了不啃橡皮的底气。星图科技的估值突破了十亿,合作的高校遍布全球,他的名字出现在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名单里——这些都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当系统提示“韩风和请求建立学术连接”时,他能平静地点击“通过”,像接起一个等待了太久的视频通话。

伦敦的实验室里,韩风把那本案例研究放进抽屉,和那块草莓橡皮并排放在一起。

雨停了,月光透过窗户落在上面,橡皮的草莓形状在黑暗里泛着淡淡的白,像颗被遗忘的星。他拿起手机,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拨通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

北京的写字楼里,张琦关闭了搜索程序。屏幕暗下去的瞬间,映出他眼底的光,像藏着片深邃的星海。

他知道,有些代码不需要急着运行,有些节点不需要刻意连接,就像双城的月光,虽然隔着七个时区,却总能在某个时刻,同时照亮同一块橡皮,同一个执念。

服务器的嗡鸣里,新的代码正在生成。张琦的指尖落在键盘上,敲下一行注释:“等待触发条件——当星图覆盖伦敦的雨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