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大,计算机,满分
行李箱的滚轮碾过A大校门的青石板路时,张琦低头看了眼鞋尖——是双新的白色板鞋,鞋带系成了死结,勒得脚踝有点发紧。九月的风卷着香樟叶的气息扑过来,把他额前的碎发吹得乱动,像有人在身後轻轻呵气,痒得他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报到处设在图书馆前的广场上,红色横幅在风里猎猎作响,“欢迎2019级新同学”几个字被阳光晒得发烫。张琦排队时,身後有人撞了下他的行李箱,“不好意思啊”——是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校服外套上还别着W城三中的校徽。
“你也是W城来的?”男生咧嘴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我叫林杨,计算机系的。”
张琦愣了愣,指尖在行李箱拉杆上掐出个浅印。计算机系。他点点头,“张琦,也是。”
“那太巧了!”林杨拍他肩膀,力道不轻,“我跟你说,我高中同桌也考这儿了,不过他是经管院的……”
张琦的目光却越过攒动的人头,落在广场尽头的香樟树上。
树很粗,要两个人才能合抱,枝桠间挂着红色的迎新灯笼,风一吹就轻轻摇晃。
他想起高三教室後墙那串千纸鹤,三百六十五只,是他折了整整一个月的,後来被打扫卫生的阿姨当成垃圾收走了。
那天他蹲在垃圾桶旁翻了半个小时,指甲缝里全是灰,最後是自己站起来拍了拍裤子,把剩下的几张彩纸塞进了书包最底层。
“哎,到你了。”林杨推他一把。
张琦回过神,接过系主任递来的报到单,纸页边缘有些毛糙,像被人反复摩挲过。
他在签名栏写下名字时,笔尖顿了顿,习惯地想在旁边添点什麽,最终只落下个淡淡的墨点,像粒没说出口的省略号。
宿舍在三楼,307室。
钥匙插进锁孔时,张琦听见里面传来动静,推门就看见个穿篮球队服的男生正往墙上贴海报,科比扣篮的身影占了半面墙。
“新室友?”男生回头,肌肉线条随着动作绷紧,“我叫赵鹏,本地人。”他指了指靠窗的床铺,“那床没人,风景最好。”
张琦的目光落在窗台上——那里摆着个玻璃罐,里面养着几颗鹅卵石,阳光透过玻璃照进去,石头边缘泛着圈淡淡的光晕。
他突然想起自己书桌抽屉里的贝壳,是去年在海边捡的,当时觉得纹路好看,回来後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放,现在大概还躺在旧书包的侧袋里。
“谢了。”张琦把行李箱拖到窗边,拉开拉链时,一块草莓橡皮从夹层里滚出来,落在床垫上。赵鹏眼尖,“哟,多大了还玩这个?”
张琦手忙脚乱地把橡皮揣进裤兜,指尖触到那些熟悉的牙印,耳根有点发烫。“高中剩下的。”
“我弟也爱啃橡皮,”赵鹏笑,“说这样能集中注意力。”
张琦没接话。他知道自己不是为了集中注意力。
高三最後那段日子,他总在晚自习时偷偷啃这块橡皮,草莓味混着橡胶的涩,像在嚼某个闷热的午後——那天模拟考成绩掉了二十分,他躲在操场角落,咬着橡皮蹲了很久,直到露水打湿裤脚,才慢慢站起来往教室走。
整理床铺时,张琦从行李箱最底层翻出个笔记本,封面是A大的校徽图案。
这是他特意买的,封皮摸起来有点硬,像在给自己套了层壳。
他翻开第一页,空白的纸页映着窗外的光,突然想起高三做过的最後一套数学卷,最後那道大题他画了十七条辅助线,直到晨光爬上桌角,才终于算出答案。
手机震动时,张琦差点把笔记本掉在地上。是母亲发来的视频通话,背景里是家里的客厅,父亲正往墙上钉他的录取通知书。
“琦琦啊,宿舍住得惯吗?食堂饭好吃不?”母亲的声音裹着电流的杂音,像隔着层水雾。
“挺好的。”张琦往窗外看,楼下的香樟树下,几个女生举着相机拍照,裙摆被风吹得鼓鼓的,像展翅的蝴蝶。“你们放心把,不用惦记。”
挂了电话,林杨发来消息:“晚上系里破冰,七点在教学楼302,记得来。”
六点五十,张琦站在教学楼走廊里,听见302室传来喧闹声。
他摸出手机,点开通讯录,手指在某个名字上悬了悬,最终还是按了锁屏。
刚走进教室,林杨就冲他招手,“这边!”
破冰活动比想象中热闹。系主任是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说话带着点口音,说“计算机系的男生,要像代码一样严谨,也要像算法一样灵活”,惹得全班哄笑。
自我介绍时,张琦刚说“我叫张琦”,就有人喊:“是不是那个高考数学满分的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