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珩:哦哦哦,蔡琰!蔡文姬!
袁珩双眼一亮。
这可是韩愈评价“蔡邕有女能传业”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有过目不忘之能、一人默下四百余篇古籍的大才女!
其实若要拉关系,蔡琰的大母正是出身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乃同源分支。
只是两支的政治风格和命运都大不相同——陈郡袁氏低调克己,家风清正,得以活跃至南朝时期,作为四大侨姓之一,门阀地位稳稳的很安心;汝南袁氏高调发展,喜好联姻,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不出意外还有二十年左右寿命。
你懂什么是枪打出头鸟。
短暂且并不真诚地唏嘘了一下,袁珩没深究为何是荀攸代为介绍,主动示以亲近:“昭姬素日都爱读什么书?”
蔡琰嘴唇动了又动,似是想说什么。
而后抓起那张字,又匆匆写了几笔,递至袁珩跟前。
昨日阿父命我闭嘴,琰不敢不孝。
见过珩女公子,昭姬近来多读易传。
袁珩:。
袁珩想了想,也没顾及荀攸在场:“眼下令尊并不在此处,昭姬若‘闭嘴’,怕是有些亏了。”
荀攸:“……”
蔡琰恍然大悟,而后弯了弯眼睛,笑得腼腆:“昭姬失礼了。见过荀先生,见过女公子。”
袁珩“嗯嗯”一声,而后看向荀攸,目光中透露出对于学识的渴望:“先生今日以何教珩?”
荀攸深深地看她一眼:“先讲论语颜渊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袁珩泰然自若:“先生请。”
笑死,假装没文化,听不懂在内涵。
*
荀攸讲学是有点东西在身上的。
他并非荀氏最擅长治经的人,看上去还有些温吞,但正应了曹操那句“外愚内智”的评价,袁珩也愿称之为静水流深。
他讲得并不细致,不会逐字逐句抠出来作解,大多时候只先解释大概本义,而后抛出问题,引导袁珩与蔡琰深入思考,就连句读也是如此。
荀攸这么认真,袁珩几乎快要不忍造谣了。
如是一个上午过去,休息时蔡琰往前院去寻蔡邕,书房内便只剩了袁珩与荀攸,另有六名女婢守在门前。
连一刻都没有为荀攸考虑,袁珩故作踟蹰模样,看着他,欲言又止。
此时的荀攸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蔼问询:“未央有话要说?”
袁珩状若忧虑:“从洛阳来颍川的路上,珩闻说文若世兄堪称国色天香,如冰之清,如玉之絜,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只可惜被族人厌弃,将成残花零落,被送往唐氏榻上……”
荀攸:“?”
荀攸:“??”
荀攸:“???”
荀攸陷入了沉默的漩涡。
袁珩双眼无辜地看着他。
忽而,袁珩听见门外传来一声瓷器落地的碎响。
袁珩:“……”
她表情一顿,而后机械地、僵硬地扭头看去。
年迈儒雅的荀绲,神情恍惚如老年痴呆。
矜贵从容的袁基,面色苍白似命不久矣。
……以及无助茫然得令人心疼的,荀彧。
他手上还维持着一个虚空抱物的动作,脚下是碎成片的瓷瓶,弥漫开的清水,一株开得艳丽的鲜花。
袁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