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三国]据野史记载…… > 3君子六艺无茶艺(第2页)

3君子六艺无茶艺(第2页)

是他把你教成了这样。

君子六艺又没有茶艺,袁珩才八岁,这一套还能是她天生就会的?

袁基心里有些猜测,恐怕袁珩对婚事不仅仅是持反对态度,应是还说了些什么话……但事已至此,继续深究没有意义,来都来了,着眼于明日拜师才是正经。

荀攸如今的名声其实并不显,真正声名远扬的是颍川荀氏。

确认袁珩睡下后,袁基调整了一下表情,往中庭步去,来了出“慈明亦未寝”。

荀爽也是时下出众的名士,与他的七个兄弟被称为“荀氏八龙”,为躲避党锢之祸隐遁,而今恰好回乡,与袁氏不期而遇。

荀氏子弟众多,与袁基有交集的少,荀爽便是其一;但任你四世三公,任你袁氏承嗣,任你安国亭侯,扰人清梦也实属作恶多端,身份再牛、长得再好也不行。

袁基也没有你来我往试探一番,开门见山:“昔日许子将评说慈明兄,赞君外朗如玉,世人莫不敬仰慈明兄德才;基却深羡慈明兄手足情深,兄弟无一不出众。”

许子将,许劭——此人汝南人士,评论时下人物很有一手,创立的“月旦评”更是被不少人视为扬名途径,历史上曹操还硬逼着他评价自己来着。

袁珩对此也有评价:这是东汉版终南捷径。

荀爽闻言怒火都平了不少——哦哦哦,夸我啊,那可以短暂原谅一下。

荀爽心下暗爽,但也没忽略袁基话里有话,本不欲掺和到他们袁氏的家务中去,却想起袁绍之女要拜师于公达。

以及今日听说的,二兄荀绲想为荀彧娶袁氏女为妇、袁本初态度暧昧不清。

荀爽自认明白了袁基的意思,回以暗示:“公业须知,再如何手足情深,实在也难免琐事纠缠……”

他以为袁基是不满两家联姻,指绍骂琨,正要和稀泥呢,便听袁基长长一叹。

荀爽:……难道我猜错了?

其实也没完全错,错了一半吧——袁基要的就是他和稀泥,算是给自己接下来的话搭台子。

今夜袁基与袁珩谈完话之后,他并没有思考很久,便下定了决心。

他要过继袁珩。

不是因为没有子嗣,也不是因为溺爱袁绍,而是袁绍对袁珩的婚事安排太危险,也太荒谬。

皇子辩与阿珩同龄,若论嫡论长,不出意外他确实当是下任天子,但说到底,不管他能不能行,袁绍起这样的心思就是万万不行。

袁氏四世三公本就富贵已极,你这会儿对天子说要嫁女给皇子,安的什么心?

自光武后大汉多出少帝,都寿数不长,全看能不能开出几个好太后、好皇后、好外戚;袁氏若只是寻常富贵人家也就罢了,但门阀地位摆在这儿,你说你不想当霍光,谁信?

到时候都不用等皇子辩即位了,当今天子反手就得扇你一耳光。

再说了,对于四世三公的袁氏门阀而言,当外戚是什么很光彩的事情吗?

看看天子盛宠、或有望立后的何贵人——屠户出身也就罢了,还强横嚣张如斯,一看便不是长久之相,你要把袁氏拉进这滩泥里不成?

诚然,袁基觉得袁绍不至于蠢成这样,此事恐怕还有更深的内情;但他如今既然起了心思,就必须示以警告。

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待到爹都换了,你袁绍再多小心思也无处去使了。

本初啊,你时时提起阿珩良材美质,说自己生了个好女儿,为兄着实羡慕。

既然你在信中也提及过继之事,为兄怎能不从呢?

我儿未央,值得一个更清醒的父亲。

袁基叹完,便很诚恳地对荀爽道:“慈明兄所言不虚,家务最是难断。实不相瞒,本初前几日传信,担忧我无妻无子、膝下空虚;又言阿珩聪颖孝顺,欲过继于我……”

荀爽:……啊?这、这是我可以听的吗?

荀爽如今年过五旬,深觉袁氏兄弟在虐待老人!

袁基对此视若无睹:“……说来惭愧,基起初颇有些恼怒,只觉本初意在羞辱。可今夜辗转不能眠,思来想去竟也有几分意动;且正如慈明兄所言,哪怕家务难断,也到底手足情深,本初一番好意,我这做兄长的又岂能辜负呢!”

而后便是些“请慈明兄为证”“托许子将评说阿珩”“爹都换了婚约也可以重提了”等等一听就令人失语的话来,空气中充满了尴尬的气息。

荀爽:袁公业,袁本初,我也是你们兄弟play的一环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