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青州三山,二龙山和桃花山均已落入青州兵马之手,清风山成了唯一的屏障。
谁也猜不到秦明等人会不会再次来找清风山的麻烦。
但如果王英他们被官军捕获,一旦有人供出晁盖等人藏身于此,秦明等人必然如对付二龙山和桃花山一样,立即起进攻。
燕顺和郑天寿听后终于意识到晁盖等人带来的隐患。
只是事到如今,已没有后悔的余地。
若在此时逼迫晁盖等人下山,
定会遭绿林豪杰耻笑其惧官府,他们好不容易在青州树起的恶名,恐转瞬成笑谈。
燕顺急遣人下山,欲召回王英与周通。
岂料,先行下山的二人未遇秦明一行,反倒是随后下来的喽啰撞上了青州官兵。
秦明、黄信及花荣接连两次失去晁盖等人的行踪,正心生懊恼时,见此匪徒,自不会手软,不过片刻,便将这些贼寇悉数擒获。
随后,从匪人口中得知一令人惊喜的消息:晁盖等人逃离桃花山后,竟前往清风山。
秦明和黄信即刻欲领兵围剿,却被花荣拦住。”
秦统制,黄都监,清风山地势险峻,不逊于二龙山或桃花山。”
花荣言道:“我等之前攻下二龙山和桃花山,实属侥幸。
二龙山若非因青州被俘的官军相助,亦难以轻易攻破。
而桃花山,则更靠运气,若非二位趁势追击,借逃窜贼寇直入山寨,结果也未必如此。”
“如今我等连战数日,士卒疲累不堪,二龙山又地形险要,此时冒然登山,即便无功而返尚可,若稍有不慎丢了颜面,恐后果难料。”
小李广一番话条理清晰,秦明虽性急,但此前与梁山交锋已知世外有高手,不敢轻视天下草寇。
加上晁盖等人既投奔清风山,无需担心寻不到踪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是,秦明和黄信一面派人回青州报信,一面随花荣至清风寨。
文知寨刘高闻秦明等人连克二龙山与桃花山,心中甚悦,毕竟这两处贼寇能破,亦得益于他借兵之功。
九一九
宴席设在清风寨,刘高特意安排款待秦明、黄信和花荣。
席间,除了刘高这个文官外,其余三人皆为武将。
宋朝文武本就难融洽,刘高更是屡次炫耀战功,仿佛若非他借兵给秦明与黄信,二龙山和桃花山根本无法攻克。
秦明师徒向来看不起刘高,此刻也不愿多言,找借口拉上花荣先行告退。
刘高自觉失了颜面,但秦明与黄信受慕容知州器重,他虽想报复,却也不敢轻举妄动,便将怒气全撒在花荣身上,认为是花荣背后说了他坏话。
酒宴后,刘高心生怨恨,欲寻机整治花荣。
然而,花荣早知刘高性格,行事一向谨慎。
刘高苦思无果,加上秦明和黄信驻守清风寨且护着花荣,他也无从构陷。
清风寨的刘高绞尽脑汁欲加害花荣,而清风山上,宋江得知花荣归寨,萌生下山与老友相聚的想法。
不过,晁盖等人与花荣有过节,若非花荣相助,仅靠秦明和黄信残部难以击破二龙山。
虽属各为其主,但宋江顾虑此举会被晁盖误解,于是找个理由搪塞过去。
只称要去孔家庄寻访两位徒弟孔明与孔亮,燕顺、晁盖等人虽极力挽留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得让宋江下山。
及时雨离开清风山后,径直往清风寨而去。
花荣箭法卓绝,在江湖上鲜有人入他眼,唯独对宋江颇为钦佩。
宋江到访后,花荣几乎将全部时间用来陪伴这位公明兄长,即便秦明、黄信邀约也少有应答。
若非宋江执意离去,后续之事本可避免。
这日,清风寨内,秦明与黄信准备公开处决捕获的清风山匪徒,此举意在震慑清风山众匪,为日后攻山铺路。
宋江听闻此事,想起失踪的王英与周通,心中不安。
清风山三头领对他颇为敬重,而他身为逃犯,亦希望结交更多江湖豪杰以备不时之需。
于是,他悄然前往行刑现场,欲确认被捉拿的匪徒中是否包含旧识。
若有,或许能请花荣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