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水浒:系统激活,刺徽宗劫李师师 > 第63章 认了便是(第4页)

第63章 认了便是(第4页)

“小七说得没错,”

张顺叹息,“但我们此行目的并非,而是……”

话未说完,只听擂台方向突然传来一声震吼:

“金狗听着!梁山好汉李逵来也!”

“铁牛怎么会去那边?”

张顺三人注视着擂台上那个黑壮的大汉,全都惊讶得说不出话。

“铁牛的力量都在他的板斧上,可这比武不能用武器,万一他有什么闪失,我们怎么跟大哥交代……”

阮小五重重拍了一下墙。

“这是连环擂,除非一口气击败十几个金人,否则根本没机会休息。”

张顺沉思片刻后,对阮家两兄弟说道,“我去找大哥!小五哥、小七兄弟,你们盯着铁牛,如果他撑不住,那些金人可能会下手过重,即便违背擂台规矩,也要把他救下来!”

“张顺兄弟尽管放心,有我们在,绝不会让铁牛出事!”

阮小五说完,只见张顺翻身上马,不顾行人责骂,策马疾驰而去。

“阮小五默默祈愿一句,随即拉上弟弟挤到擂台前。

擂台之上,一个体型魁梧的金人见又有汉人登台挑战,顿时满脸怒意地站起来。

此次金人出使南宋,除了正副使者外,其余随行护卫是从各部落精心挑选的勇士。

按照金人的原计划,本无意挑衅汉人。

他们认为,南宋建国已久,国土广袤、人口繁盛,还能与辽国长期抗衡,必然是强邦。

而金人部落刚刚统一不久,即使建国也在筹备阶段,尚未完全成型。

金人本不愿在此时再树新敌,尤其除了辽国外。

然而,他们未料到此行宋朝联合抗辽之举竟引诸多波折。

先是许贯忠冒死上书反对,虽被蔡京、童贯等人关押并判,但朝野上下不少人都不支持联金攻辽。

这些人心中所想虽各有不同,但至少都不希望联金攻辽的计划顺利推进。

自从许贯忠的事迹成为先例后,其他人便也不愿轻易站出来触霉头,转而采用更加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朝廷之上,许多大臣陆续呈递奏折,试图唤醒宋徽宗对当年辽军南侵时种种的记忆。

与此同时,民间也开始广泛流传那些关于辽人残忍行径的故事。

起初,蔡京、童贯等人听到这些传闻时,还以为是有人故意情绪,借此鼓动全民支持联金攻辽之举。

因此,他们并未立即采取行动干预。

然而,仅仅几天之后,令人意外的事情生了——原本坚决主张联金攻辽的宋徽宗,其态度竟然迅变得犹豫不定;而普通百姓中,也有不少人改变了看法,认为与辽人维持现状的和平状态也并非坏事。

蔡京等人经过短暂的困惑后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其实说到底,宋徽宗以及广大民众都是被吓到了。

当初联金攻辽之所以能在朝野上下掀起如此大的声势,一方面是因为宋辽两国长期积怨,即使过去了数十年,这份仇恨仍未消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过去一百年间双方相安无事,导致许多人早已淡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有人重新提起百年前宋辽之间的冲突时,宋徽宗内心充满了忧虑。

他害怕如果此次联合金国攻打辽国失败,辽人可能会迁怒于己,再次挥师南下,迫使他签订类似于“澶言之盟”

那样的屈辱条约。

这样一来,他不仅无法继承祖辈的荣耀,甚至可能背负千古骂名。

对于汴梁的普通百姓而言,他们的顾虑则更为直接:一旦联合作战失败,辽军是否会像过去那样实施大规模?历史上确实有过这样的例子——深州、邢州和德州等地在百年前曾遭到辽军洗劫,不但杀害官员掠夺财物,还对无辜平民进行了无戮。

眼看着这样一个旨在增强国力的战略构想,因为皇帝和民众的恐惧心理而面临搁浅的风险,整个局势陷入了尴尬境地。

为夺回燕云十六州,宦官出身的童贯提出一个计策,提议让金人在汴梁设擂,邀请汉人挑战。

他的初衷是借机展现金人的实力,以重振朝廷联合金国攻打辽国的决心。

然而,童贯特意禁止禁军参战,导致金人在擂台上接连击败三位汉人,此举虽让汴梁民众目睹了金人的勇猛,但也引了宋人强烈的不满。

金人从辽东苦寒之地崛起,历经百年磨砺,逐渐战胜辽国。

他们崇尚力量与勇气,一直认为宋朝能在辽国面前屹立百余年,必然藏龙卧虎。

可擂台上的表现却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金人轻易击溃宋人,而后者甚至不敢登台,这种差距令金人对宋朝的敬意荡然无存。

此时,数十名金人正于擂台之上打赌,猜测还会有多少宋人敢于挑战。

其中一名金人名叫孛术鲁,他此前声称宋人胆小怯懦,中还押上了自己的骏马和羊羔。

然而,话音未落,李逵便昂走上擂台,打破了这份笃定。

“汉人,懦弱,你,怕受伤!下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