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别青山 > 160170(第10页)

160170(第10页)

空荡的街道上,一时只剩下二人。无言走了一条街口,程荀开口打破了沉默。

“在想什么?”

晏决明轻轻笑了一声,声音静得好似冰面下的湖水。

“我在想,不愧是阿荀。”

他的话里满是骄傲与满足,程荀忍不住偏头看向他,却见他不知何时起,就笑意晏晏望着自己了。

她蓦地停下脚步。

“你不怪我……瞒着你?”她抿抿唇,心里有些不知所谓的烦躁。

早在金佛寺时,她与贺川、晏立勇发现了藏书阁的隐秘,她便特意告诉过他们俩,暂且莫将此事告诉晏决明。二人利落答应了,程荀反倒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心虚。

晏决明抬手轻轻揉了下她的头顶。

“我知道,你对太子有些芥蒂,也担心我会不会偏向他。”

程荀不料他竟将自己都未能厘清的防备明明白白说出口,下意识反驳:“也不是芥蒂……”

“没关系,我都知道的。”他好脾气的笑笑,而后微微俯身,认真看着程荀,声音严肃起来,“但你得知道,无论何时,我都只偏向你。”

程荀直直望进他眼里。

心湖中央,一条小鱼从水里轻轻跃起,荡起涟漪无数。

“我不必是什么世子、将军、朝廷命官,但我必须是阿荀最亲近的人,知道了吗?”

程荀移开视线,低声道:“知道了。”

对面那人又笑了,声音清冽如泉。他长臂一伸,将程荀的手捞到手心,轻轻握着,带着她慢悠悠朝前走。

“时间还早,陪我再逛逛吧。待到天明,我便该走了。”

夜风温柔吹拂过情人的侧脸,碎发交缠,仿佛早来的春风。

第165章别紘城

上元后,紘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秩序,可较之以往,却多了些不同的生机。

不少搬离紘城的百姓陆续回城,原本门户紧闭的街市也渐渐有店家开张,寥落萧索数月的紘城多了不少人气。

南北城门的重建也如火如荼,虽说中途差点因为银子不够停摆,好在范府由段氏出面,大手一挥捐出不少银两,才让重建得以继续。

有人说段夫人这是世家命妇的格局,也有人说这是段夫人为了小范将军积德求善。

——你不见,这原本垂死的小范将军,身子不是一日好过一日了么?

至于最令人头疼的鞑靼战俘审问、移送等事宜,京城也终于下达了细致的文、调遣官员补上了陈毅禾的缺。

身担数职、忙得脚不沾地的沈焕终于从繁多的事务中稍稍抽出空,赶赴紘城外的军营中,一心处理军中事务即可。

城中一片忙碌,而孟府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轻松。崔夫人铁了心看紧了程荀的起居用食,不许她多一分累。

程荀也乐得被崔夫人安排,整日的安排只剩下吃睡玩乐,过得竟比过去二十年里任何一天都要轻省简单。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的功夫,二月便到了。

春风渐起,吹化西北广袤坚深的千里冻土,也接连吹来令朝野为之震惊的消息。

二月中旬,誉王夜闯宫门,挟持圣上,意图谋反。消失数月的晏决明陡然出现在京城,带兵护驾,与誉王叛兵于宫中厮杀一夜,悉数拿下叛贼。蔡贵妃当夜自缢宫中,蔡尚书被摘了乌纱帽,全族查抄,没入天牢。

三月初,先帝驾崩,举国哀丧。同月,依先帝遗诏,太子亓禧继位,年号新平。

短短一月不到,朝堂便遭蒙巨变,朝野上下无不震惊。

对远在紘城的程荀而言,眼见事态发展到如今这步,竟有些意料之中的感受。

可对其他人而言,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

逆党逼宫当夜,晏决明护驾有功,但毕竟此前的嫌疑还未查清,只能被押入天牢、等候审问。

不过即便如此,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当夜既能带人入京,背后少不了太子——也就是如今新帝,的授意。走出天牢、恢复清白,乃至封官受爵,不过时间长短问题。

至于新帝继位后,如何处置逆贼叛党、蔡党门生,西北战场上与瓦剌、鞑靼的收尾,登基大典、册封大典等诸多事宜,都是令人犯难的麻烦。

而头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便是无人可用。

新帝根基不稳,蔡党门生故旧遍布朝堂,仍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亓禧眼下要处理的事务繁多,背后的利益牵扯又甚广,无法轻易交予旁人。

而原先的太子一党,在誉王协理国务时屡遭打压,就算现下将被贬谪到各地的官员们调至京城,莫说眼下的时间紧迫,更还有诸多阻碍。

思来想去时,久病居家的孟忻,身着官袍,自请入宫拜见圣上。

翌日,新帝诏令,誉王、蔡党一案移交大理寺,交由大理寺卿孟忻查办。

同时,一封密信飞往紘城,交到了王伯元手上。

王伯元收到信时,正坐在孟家小院的葡萄藤下,与程荀悠悠然下着棋。

亲卫小心翼翼拿着信,递给王伯元。王伯元先是看见信封上一道隐秘的记号,将手中棋放到一边,当着程荀的面,展开信读了起来。

程荀支着脑袋,眼神飘到了脚边竹篮里一只肥硕的黄猫身上。她努嘴逗了那猫几声,黄猫懒洋洋地翻个身,继续睡了。

一旁,王伯元收起信,问道:“你就不好奇,我手里的信写了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