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沪上人家[年代] > 2030(第28页)

2030(第28页)

褚韵闲闲地放下牙签,看向闭目不言的爹爹,当着全家的面给自己开批斗大会的姆妈,事不关己的小五、小六,一脸气愤的大嫂,躲起来的大哥,嗤笑了声,站起来,转身进了小南房,从里面把门一锁,把斗柜推过来顶上,被子抖开,脱鞋上床,睡了。

小六听着动静,一下子跳了起来,奔到小南房门前,推了推没推动,急得“啪啪”拍门:“二姐、二姐,你出来,这是我和奶奶的房间,你睡就睡呗,扛门干嘛,我咋进去啊?开门、开门,听到了没有……”

谢曼凝双手抚额,半晌,对小五道:“去把小六叫进来。”

再吵下去,楼上楼下都该过来看热闹了。

小五“哦”了声,起身拉了小六回来。

小六急得跺脚:“姆妈,我今晚睡哪呀?”

“让你大哥跟你五哥挤一挤,你跟你大嫂住一晚。”

丁珉刚要反对,对上婆婆凌厉的目光,脸一拉,没敢吱声。

打发儿女睡了,谢曼凝看向丈夫:“你不管,就任老二这么闹下去?”

“你看她现在眼里还有我这个爹爹吗?”

谢曼凝也没想到,上午过来还哆嗦着不敢回嘴、一骂就缩的老二,下午,跟变了个人似的,硬气了!

“那咋办?再有两三天就过年了,到时亲戚朋友一来,就听她白话咱们怎么偏心?兄弟小妹多薄情?她受了多少委屈?”

“她上午来时,带了两个孩子?”

“嗯,一黑一白,黑的那个……倒有些像我,白的……长得精致,现在想想,应该是老四家的。”

“我明天去趟茂名路公寓。”

第29章第29章打砸

杨家送的粮食有限,救个急可以,吃到年后不大现实。

晚天,褚辰跟卖肉的大哥定了一百斤米、五十斤面,约了今早去十六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心里记着这事,凌晨四点多,褚辰就醒了。

悄没着声地下床,穿上衣服,简单地洗漱下,褚辰拉开床头柜的抽屉取钱,不想瞅见一张照片,咦,有点眼熟。

褚辰拿出来仔细一看,这、这张照片他不是在爷奶的取笑中藏起来了吗?哪冒出来的?忙关掉台灯,轻轻出了卧室,走到书柜前,挑了本大部头,随手将照片夹了进去。

知道他要买粮,沈瑜之昨儿走前把自行车留下了。

褚辰拿着钥匙开了锁,骑上车直奔十六铺。

解放后,十六铺码头成了沪上港务局所属的上港四区和沪上港客运站,来去的主要是开往长江、宁波和温州的船只。

七十年代,随着客运的需求,原来的装卸区和客运站合并,成立了沪上港客运总站。

当年知青下乡,无数沪上知识青年,背着军绿色的背包,提着暖瓶饭盒,就是从这里离开的。

褚辰骑车过来,大哥已经在港客运站的角落等着了。

两人没多言,褚辰掂起米袋、面袋估了下,重量不差,将钱悄悄递了过去。

大哥往路灯下走了走,迎着光,沾着唾沫点了遍,裂着嘴笑道:“大兄弟,我带的还有两只下蛋的老母鸡,要不?”

要啊,肉嘛,真就不嫌多。

鸡不在这儿,他兄弟看着呢,褚辰跟着过去,没想到他们带的还有土豆、洋葱、大蒜和一盆盛开的水仙花。

见褚辰盯着水仙花看,大哥笑道:“兄弟,要不,给你便宜点?”

“大哥是花农吗?”□□前,效区有很多靠种花为生的花农。

男人点头:“这几年不让大规模种植了,家里养几盆,过过瘾。”

褚辰让他帮忙用筐子装好,围层稻草,放在了车篓里。

土豆、洋葱、大蒜也各要了些。

载着东西到公寓楼下,天刚麻麻亮。

钟鸣还没来上班,褚辰锁好车子,扛起一袋米和半袋面,拎着两只鸡快步朝楼梯走去。

方季同跑步下楼锻炼身体,差点没撞上:“褚辰,你这?”

褚辰抬头一看,笑道:“好久不见,跑步吗?”

“嗯,下楼活动活动。来,帮你扛一袋。”

“别,脏。”褚辰往旁躲了下,没躲开,肩上的面袋子已经被方季同拎在手里。

褚辰索性把米也递给了他,对上方季同诧异的眼神,褚辰解释道:“下面还有些菜……”

方季同失笑,把米和面扛在肩上,伸手:“鸡也给我吧。”

褚辰塞给他,转身去大堂,将其他东西扛上,随他一前一后上了楼。

两人显然都是干惯体力活的,六楼爬上来,只是微微有些喘。

褚辰掏出钥匙把门打开,扛着东西先一步进了屋,方季同紧随其后。

放下东西,一一规制好,褚辰提起两只老母鸡放在厨房小阳台上,那里还拴着晚天买来的两只小公鸡,拿碗倒了些温水,抓了把米给它们,几只鸡惊惧地缩着身子退到墙根儿,窝在了一起。

褚辰看眼,没再管,回头问方季同:“喝点什么?”

“都有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