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 第67章 粮票是一种信仰(第1页)

第67章 粮票是一种信仰(第1页)

“在1953和1954年,你们曾考虑过发行副食品和工业品票证?谢天谢地,最后还是没有。”乔安罗宾森在她的《经济增长理论文集》中选入了2篇研究中国经济的文章现在正在写的书是《社会研究导论》,其中包含中国篇、苏联篇,因此她有很多问题要通过在中国考察或者提问来了提问当然是在中央经济政策研究室,和罗宾森一起研讨问题的是卓炯。“53和54年,那时候我还在广东工作。副食品和工业品票证是一些省份提出这个建议的,但在中央那里被否决了。是某一些省

解。份,不是全部。”

乔安罗宾森:“可能,是一些物资比较匮乏的省份?”卓炯:“也不完全是。最穷的那几个省份没有对此发出什么声音,认为有必要实施这些票证的是一些经济发展中等偏下但又没到倒数的省份。他们当中,有的区域经济一方面是城市发展的速度较快,

另一方面,农业却没有为城市供应足够的食品;有的省份则是农业和农村发展得不错,农村和小城镇有钱了,导致了这个区域的轻工业品,尤其是纺织品和自行车十分紧俏。

“那看来,是有一些省份建议中央发行副食品票证,有一些省份建议中央发行工业票证。”卓炯:“最后,中央一个都没有答应。”罗宾森现在意识到之前被她放在一起定义为弥赛亚状态"的中国和朝鲜,其实不太一样。50年代中期的这段争论期,现在被中国的经济学界称之为“供需危机”,它最后是以生产力提上去,赶上区域总工资水平而告结束。比如向中央提交八干字长文建议实施“肉票“的湖北,当时确实城市供给有些困难。武钢建设工程一下子增添近10方产业工人,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工地上还有上方名工人在那里劳动,还有武汉的“中国

纺织业第三都"工程。。武汉因水运陆运交叉、地形便利而急速发展扩张,买肉难、买菜难成了成困扰武汉市民的大问题。

湖北市委、武汉市就写了一个长长的建议,说菜就算了,至少得把肉类给纳入票证行列,既然钱多肉少,大家匀一匀,让每家每个月都能买到一点,别搞得菜市场的肉铺子前跟打架一样。建议书发到中央,李富春下个星期就坐着火车来武汉了。李富春对湖北和武汉的干部说:“武钢工程,大桥工程,棉纺工程,纺机工程,成衣产业链工程,湖北电网工程,市政工程,你们现在

是不是觉得工程太多了?你们想错了,其实武汉还缺一个工程没有上马。

干部们:“啊?”

李富春:“缺一个菜篮子工程。”

这就是武汉怎么解决买菜难的过程。再后来,就是武汉的干部到各城市宣讲自己的成功经验了:《我们武汉是怎么搞好菜篮子工程的》城市副食品供应紧张的原因并不在总体需求不足,而是局部短缺。局部短缺的原因是交通。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种菜比种地赚得多,可如果菜种出来了,卖不到城里去,那就白种了。如果出了城市,旁边的农村既没有公路也没有汽车,那么为城市供应肉和菜的就只有城市周围10公里的农村。城市大了,这个10公里的圈圈就无法为城市供应的菜。如果解决了交通问题,30或者40公里半径内的农村都能向城市卖菜,问题就能得到很大缓解。当然还有一些情况,那就是这个城市周围的农村实在不行,可能出了城就是茫范群山,或者出了城就是茫茫戈壁沙漠。此时需要做的是:1、加大投资,比如开垦梯田、兴修水利、滴灌、大棚等等,让周围不可耕种的地变成可以种菜的地区。2、别特么的在这儿规划那么大的城市了。

乔安罗宾森:“那么现在就剩下票证经济的最后一个、也是唯一的堡垒:粮票。我听到一种说法是,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在,粮票就还会存在。”“呵呵呵。。卓炯无奈地笑道,“这一定不是中央的想法,不是中央传出去的说法。”乔安罗宾森:“中国很早就让人均粮食达到了300公斤的热量摄入警戒线,所谓的温饱战略,是让全体国民都达到温饱,其实温饱战略的最后几年你们解决的是最穷的那一部分人的吃饭问题,也就是

让百分比从99%到99。9%的最后一步。。。而现在你们的人均粮食在400公斤左右,但粮票制度却巍然不动。这是为什么?

卓炯:“在人大和政协,关于粮票、城镇粮食供给制度的必要性每年也都在讨论,但到目前为止,代表们还是多数支持继续维持粮票制度。如果说其中的原因,那应该是因为历史记忆。我们中国人曾经因为没有粮食,饿死过很多人。最近的一次大饥荒就发生在二十年前,中原地区,也就是中国的农业主产区,饿死了十分之一的人口。

乔安罗宾森:“可以理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这使得在中国人眼里粮食有特殊的含义,就像是一种信仰。不过,国家供给系统的粮食价格锁定在0。3至0。35元一斤,这让中国的整个食品供应市场的价格体系是扭曲的,因为这存在一个论点。在进行规模化养殖生产肉类的时候,饲料价格是肉类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而饲料当中有的本身就是粗粮,比如玉米,其他的比如大豆,其价格指数也与粮食是

强相关的关系。”

炯:“这就是为什么刚才我说永久施行粮票制度不是中央的想法。”乔安罗宾森:“那么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逐渐扭转因为历史上大饥荒的沉痛记忆而导致的对粮票制度的依赖性呢?”卓炯:“现在来看,只能依靠时间了。”

现在国家统购粮食付给农民的钱是3毛到3毛5一斤,卖到居民手中也是3毛到3毛5一斤,这肯定是亏本运营的。运输仓储加工损耗等等环节都要付出成本。国家计算过,在城市中出售的国家供给粮每斤的成本高达0。7元。

而城市(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自由市场上农民自己出售的议价粮大约是5毛1斤。为啥国家的粮食系统各环节的成本这么高,比农民开着三蹦子进城卖粮还高?当然高了,比如,粮票的印刷、发行和分配费用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1966年的"十大上,对粮票制度也进行了讨论,也就是会议上代表们提出了粮食因为历史记忆而在中国具有特殊含义的观点。要先让粮食永远不再成为决定人的生死的生存性物资,才能谈废除粮票

制度的问题。这个时间大约一一还需要10年。

会议上代表们大致认为,1976年是下限,1979年是上限,也就是最迟在建国30年的时候,废除粮票的时机应该会成熟。对于中国现在的发展状态,有一个比喻是“雁形”。把中国所有省份比喻成一群天雁的话,那就是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在阵型的最前列,落后地区在最后面。前头的天雁带队尾的天雁一起飞,但前头后头的天雁都在向前运动。“雁形"队列不只用来形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也用来形容中国的产业情况。早在5年前,国内国外关注经济的人就发现,中国的各行业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工业行业先进,有的工业行业落

后,而农业整体上来说比较落后。

5年过去,农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这是解决全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一些以前落后的工业也在进步。而“带头“的天雁也在进步。5年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畅通无阻的中国产品,现在竞争力更强了。在1967年,消费电子行业还能有欧洲和日本的企业和中国叫板,而电子产业中高端的一一计算机行业,美国的抵抗反而不如索尼松下给力。在美国本土那是靠着律师团和国会的国家安全法规硬给自

已划出一点自留地,在美国之外的地区,中国计算机和相关的半导体产品几乎占据了70%的市场。

在高新技术场频领域,最新的一次打击来自于航天领域。

1967年8月8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将第一枚风云4号气象卫星发射上天。经过两星期的调整轨道、调整姿态、测试,8月22日,风云4号发回了第一组气象照片。这组气象照片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但是风云4号性能是否过关的硬性考试,还决定了中国出口的第一枚气象卫星一一欧洲风云"的订单。定位在东8区赤道上空的风云4号第一次测试发挥了650张照片,从地域上覆盖了中国本土、南海、中南半岛,一直覆盖到马来西亚和印尼从时间上,风云4号曾在1小时之内拍摄了两次全黄河流域的气象云图,时间间隔1小时,每一轮拍摄向地面发送45张照片。这就是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气象卫星的优势。如果是在低轨道运行的气象卫星,由于有重访周期的限制,一枚不可能在1小时之内给同一个地点拍摄两组照片。即使发射46枚同型卫星组成星座,也只能做到在48小时内给同一个地点拍两次,而且,两次拍摄时卫星拍摄地面的角度是不完全相同的,比如第一套图是左斜35度,第二套图是右斜20度“卫星的照片质量,明显优于美国的TIROS10。这不用我多说,甚至我们普通人用肉眼对比就能看出来。”欧共体空间研究组织得到了这650张照片,他们也拿到了美国的TIR0S8、9、10号气象卫星的照片。中国的气象卫星在3方多公里的高度拍摄地面以及近地面的云层,结果竟然比TIROS10的照片还清晰,用专业分析的话说就是“中国卫片的有效信息量比TIROS10高出20%”,因此,谁优谁劣已经不言

而喻了。

TIR0S8、9、10号组成的星座对同一片地区拍摄的照片最短周期是6小时,中国卫星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2小时,极端情况下可以缩短到1小时。(1小时一般是某地发生了破坏力极大的极端天气,比如台风、飓风、龙卷风之类,要更严密地监控这一带的气象,就采用1小时拍一轮的模式)欧洲运载火箭发展组织(ELDO)自己的运载火箭呢?欧罗巴现在还不能用,英国说要散伙,欧洲空间组织自己研制的200公斤的同步卫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上天。现在欧洲是没啥想法了,这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讨论,选择中国卫星,是欧洲唯一正确的选择。“欧共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双方空间技术和卫星合作的协议。”“欧洲经济共同体将向中国订购一枚风云4号同步气象卫星,并命名为欧洲风云卫星。”“欧洲风云卫星的各主要器件、主要技术指标应与风云4号相同。在欧洲风云卫星的地面性能测试环节,欧共体空间组织可对卫星进行地面测试,以验证其性能。”“欧洲风云卫星的发射由中国航天选择适当的运载火箭完成。”“欧洲风云卫星的地面站建设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由于涉及到中国星地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地面站的核心运营和操作人员将由中国派出。”“欧洲风云卫星造价850万美元。卫星的发射费用为1050万美元。卫星地面站的建设及前10年的运营费用为140万美元。此一揽子价格纳入保险范畴,由欧共体投保、巴黎赛克斯保险公司承保。”

“卫星发射的时间不晚于1968年8月1日,卫星经过调试投入正式运营的时间不晚于1968年9月1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