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军队一共进行了15次天的军事改革。每一次改革对于这些国家的军队都是一次阵痛,但每一次阵痛都带来军队建设的整体跃升。”“克里米亚、利萨海战、甲午战争、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一次次雄辩地证明:科技和经济越是快速发展,军事领域就越有可能发生革命。”“恩格斯在论述19世纪欧洲军队改革时曾指出: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泌涌澎湃的时候,如果在军队中保守和偏见仍然占统治地位,是没有任何好处的。”“等打仗打痛了再改革,这种观点极其危险。”在对越南战争的交战双方进行了详尽的研讨之后,刘伯承向中央提交了南京军事学院编写、自己署名背书的正式文稿:《我军编制和体制改革的建议》自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来,我军(陆军)的编制体制一直是在调整的。最后一次调整是在1964年,这一次调整让陆军做到了军的合成化。军的合成化就是将装甲兵、炮兵和野战防空兵、工程兵、防化兵等编入军序列,让陆军的军成为可独立执行战役行动的单位。1964年的编制体制改革也首次设立了陆军航空部队,尽管到1967年为止15个军当中只有6个军建立了陆航部队,而且军属陆航大队只编制20架直升机,实际上是个空中侦察分队。在越南战争打起来后,基于这两这三年美军的表现,刘帅意识到,陆军合成化到军、只有军级才能独立遂行战役行动,太不够灵活了。比如现在驻扎东北的38军,下辖坦克第6师、第112和113摩托化步兵师。坦克6师就下辖3个坦克团。摩托化步兵师只有3个摩步团,没有坦克。所以,虽然38军下辖3个作战师,但其中任何一个师出来,都不能单独执行战役行动。不仅仅是坦克和步兵分属两师的问题,炮兵也是。坦克师和摩托化步兵师的师属火炮都是122毫米榴弹炮,现在在我军压制火炮序列中算中等口径"。大口径的,比如152毫米榴弹炮和130毫米加农
榴弹炮,这是在38军下辖的炮兵第2师下面。
因此,打起仗来,38军的四师二旅三团得一起上,战斗部队和技术兵器才齐全,这在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时候是没问题的,比如二战,东线的苏军打一场战役止是动用1个军,集团军(下辖3个军的那种)都得出动好几个,甚至会打出2~3个方面军(下辖集团军若干)参加的战
役来。
但如果是小规模战争,尤其是需要快速反应的小规模战争,问题就出来了。你可能要派出一个师去执行某项作战任务,为此需要动用112师,此外再从坦克6师借一个坦克团、从炮兵第2师借1个重炮营,从防化工程旅借1个工兵营,从防空旅借一个高炮营和1套红旗4防空导弹。。
刘师的意见是:试行师的合成化,建议北京卫成区的第1军作为试点部队。简单的说就是第1军的坦克第1师编入1个摩步团,变成装甲第1师。两个摩步师则各编入1个坦克团。其他的兵种部队也差不多照此例办理。其实南京附近还有个15军,但15军是空降军,属于特殊情况,本来基本上就是3个空降师各自可独立作战。现在第15空降军也是湖北、安徽、江苏各驻扎1个师。合成化到师并不是刘帅闲得无聊在玩排列组合,除了让部队反应更灵活快捷,这还涉及到另一个关键点:师实现合成化之后,在一些威胁不大的方向,就可以不用放一个5万人左右的军在那里,放一个或者两个师就行。师合成化可以有助于进一步裁减陆军部队。
“战术数据链。老刘,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这个东西。”刘伯承到了北京,见到聂荣臻,看过刘师的编制改革方案的聂帅提议,总参谋部要好好研究一下战术数据链。聂帅一直在抓国防科工,所谓的"军工教父”,不,其实可能是"军工沙皇"或者“军工暴君”,大家公认的,聂帅脑洞大,而且大家细细一想,聂帅的这些天马行空的脑洞,用现在的最新技术或者未来大
概率会出现的基础技术,。真的有可能实现!
“美国空军最先搞出来一个Link1,后来是Link4,现在改到了Link4A,另外1961年美国又搞了一个三军的Link11,现在好像试装备了。但是呢,美国的这几套数据链系统其实比不上我们的。我们的链2和链3比他们强。”
聂荣臻:“老刘啊,我觉得,现在很多部队对数据链还没有足够的认识,都把它当电报系统使用了。这是绝对不行的。”刘伯承:“南京指挥学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总参谋部的同志接受能力比较强,各部队对数据链的认识水平就参差不齐了,尤其是陆军。”聂荣臻:“老刘,我正要说的就是总参谋部。你说总参谋部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但是,总参谋部与我们预想中的能够导演未来战争的全国最高军事指挥机构,所存在的差距也是最大
的。
刘伯承:“哦?”
对刘帅的疑问,聂帅举了一个例子,这个战例还是南京指挥学院的教研组整理出来的:1967年1月9日11日美军的"雪松瀑布"行动。这次行动美军陆战3师前往名为“铁三角的越共游击队活动区进行搜索和清剿,在铁三角区外面陆战3师的步兵营就遭到了越共的火力理伏,美军迅速请求空军支援,海军陆战队发出的求援指令传递
到空军,空军出动12架飞机对标记的F区进行轰炸。
陆战3师继续前进,发现F区虽然肃清了,但原先认为安全的第2区出现了越共的迫击炮,于是再次请求空军支援。这一次美国空军更爽快,出动了20架飞机轰炸第2区整个“雪松瀑布"行动中,陆战队接战一一召唤轰炸一一突破一一继续行动往复循环了6次。然后聂帅又拿出了总参谋部的一份作战预案,这是从某个解放台湾的大作战方案里捡出来的局部战斗预案:占领台中之后我军如何扫清中央山脉的国军残军或者说游击队。聂师:“从我个人的观点看啊,这份预案动用的兵力兵器很多,300多架次的飞机,一次空袭最大调集40多架轰炸机强击机。但是,作战预案很呆板。”“你看,这里假设的是我军进至南投县建立支撑点,在支撑点遭到敌袭的时候召唤了一次空中支援,空军飞机40架,从浙江飞过来,炸这里,小宝台谷。”“这就有一个情况,如果国军的游击队没有行经小宝台谷,怎么办。”刘帅也在看这份总参谋部的作战预案,很快他就看懂了聂帅想表达的意思:“这份方案里面我军的响应时间是1个多小时,国军游击队有可能不按我们预测的路线行进。小宝台谷理论上是最利于隐蔽行军的山谷,但我们不能排除国军一方故出奇招,或者国军一方就是不懂对
空隐蔽常识的情况。所以。。。我们与美军的空地联合熟练度还有不小的差距。
聂帅;“美军在越南,空军基地距离交战地域常常只有100公里左右,起飞没几分钟炸弹就丢过去了,我们在战役初期和中期,飞机都必须从大陆起飞,距离远,飞行时间长,要想达到和美军一样的空地联合的配合程度,必须要做得比美军更好。
“所以,”聂帅指着桌上的预案说,“我们的空军机群,必须要做到在飞机起飞之后,途中能够依据最新的战场情报,临时更改轰炸目标和轰炸方式。敌人在小宝台,就炸小宝台;敌人在白狗山,就改炸白狗山。
两位师上午摆龙门阵,到下午,聂师和刘师各自找了个团队来,细细地推演和计算聂师所说的情况到底该如何解决。刘帅找了总参战役推演部的同志,聂帅找的是总参通信处、北电和南电搞军事通信项目的同志。“让飞机在中途改变飞行方向,超出了作战计划,这就意味着变成一次计划外的行动了。”战役推演的参谋提出了这个问题,“当然,链2数据链可以向飞行中的战机发送新的作战命令,飞行员收到新
的命令是没问题的。
刘师:“我们明明具备了随时向战机传递作战命令的技术基础,但现在的作战条令却必须等飞行员确认要炸什么目标之后踩起飞,。。以前的作战条令应该修改了。”参谋:“是。按照空军的作战条令,战机在接到作战命令并确认后,才获准升空作战。而这时候接到的作战命令肯定不是体现最新战况的。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将作战命令剥离开来,飞到哪里、留空
多长时简这还是有效的;炸什么地方的什么自标,这是要根据实时战况做调整的。
另一名参谋提问:“可是,临时更改轰炸目标,涉及到相当复杂的重设导航点的问题。除了导航点,还有新的打击目标如何识别和定位。”聂师:“你们以前是如何识别地面自标的?”参谋:“首先是空军的导航站把飞机导到天致的区域,然后有三种方案找到自标:或是由地面部队无线电联络上飞行员之后指示轰炸;或是飞机的领航员通过地面地形识别定位轰炸;还有就是,飞机
的领航员和飞行员目视观察地面的情况进行低空轰炸或扫射。
聂帅:“你看你看,又是一个陈旧的作战条令。在新装备研制出来之后,总参要好好研究这种新装备对参谋流程、对整个战争面貌都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聂帅身后,南电集团的一名工程师接着说道:“首先是数据通信方式的革新,,这刚才在说确认目标和更改目标的流程的时候提到了,但在轰炸过程中,数据链通信还会对作战产生一个相当大的变化:
数据链系统可以把目标更详细的信息传递到战机飞行员眼前,坐标、地图,等高线图。你们想一想,关于数据链的技术说明文档里面,是不是这么描述的?
参谋:“。。。是。”技术说明文档里这些都提到过。链2和链3数据链的最大通信速率是33K秒,即便在空军远程打击、远离通信中转站的情况下,通信速率仍然可以达到12K秒。所以,不能把数据链当电台使用啊。给了你33K的连接速度,不是让你1秒钟接受完一封电报,然后数据链就让它歇息两小时的。工程师:“在机群飞行途中临时更改目标,还涉及到另一个技术装备,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我记得应该有一份军内文件发下去了,虽然是1级保密文件,但各位应该都有权限阅读吧?”刘伯承:“这应该是说卫星导航系统的那份预瞻文件。”参谋:“就是那个,在天上以几百上千公里的速度飞行的飞机,根据头顶2方公里高的四颗卫星发送的无线电信号,就能获取自已的实时位置?”工程师:“对,参谋同志,您能不能态度认真地、把它假设为几年之后可以实现的一种装备,然后把它代入到未来战争的场景里面?参谋:“容我想想。。。
“看来,技术文档总参是收到了,只是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去这样设想未来的战争。”刘伯承点评。
“这是一种路径依赖,可能以前我们是这样打仗的,或者以前在军校里学习的就是这一套,所以就不想改了。可是,我们不想改,对手想改。如果对手主动改变了战场的面貌,改变了战争的形态,而我们成了被动跟进的一方,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有这样一句话,是前两年我在南京军事指挥学院经常说的。‘一流的军队设计战争,二流的军队研究战争,三流的军队适应战争,四流的军队无法适应战争。"“我们是做一流的军队,把眼光放向未来,还是做三流四流的军队,完全被动地卷入战争,甚至到了战场上才用鲜血的教训领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