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 第95章 再回罗布泊(第1页)

第95章 再回罗布泊(第1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在于立足实践、不断革新》的署名作者不是“本报评论员”,不是“钟声”,不是“任仲平”,而是“石山”。懂的都懂这是谁。。但其中的第二层意思,可能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了。这是主席在20年代初用过的笔名。10年代未,主席在北大初步接触到马列主义,之后1922~1924年,主席到湖南和南方几个省开展工作,搞宣传、搞农运、搞工运,这些实践所见所闻所得所想,与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对照联系,又把这些思考所得撰写成若干文章发表在了当时湖南和北京的报纸杂志上,用的是"石山"的笔名。

换句话说,在此社论之前,笔名“石山”仅用于这三年所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反映了主席第一次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践结合起来的尝试。11月7日这一天,李富春率一个中国的代表团就在莫斯科,出席十月革命47周年的庆典。代表团抵达莫斯科时,赫鲁晓夫已经"被退休"半个多月了。李富春在会谈中只是略微在侧面提了能不能见见赫

鲁晓夫,对面的苏联国家计委官员就猛烈摇头说这不可能。

见不到赫鲁晓夫,不过米高扬可以聊聊,他和赫鲁晓夫的关系还不算太坏。在出席完庆典、洽谈完中苏两国的一些合作事宜之后,李富春、唐安、遥途与米高扬、特罗亚诺夫斯基(曾经是赫鲁晓夫的秘书)在米高扬的别墅,等于是私人场所,聊了聊这些事。

“赫鲁晓夫。。。在工作中确实有许多失误,也有破坏组织纪律的记录。”米高扬说,“不过与你们想的可能不太一样,在主席团内,以及在整个中央委员里面,这么多人反对他,并不是因为1962年古巴的那件事,而是最近两三年,他的工作方式和奋斗的方向越来越让同志们难以忍受。

李复春:“我记得从1960年起,你们好几次在年底突然发电报过来,说要增订纺织品和成衣满足国内需要,还都是卡在我们外贸部制定工作计划的最后几天。”米高扬:“赫鲁晓夫说要在五年之内,啊,就是今年,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要达到和美国差不多的水平,肉食量,每人的衣物购买量,家庭生活消费,等等,都要达到。你也知道纺织品的秘密,我们

的纺纱厂的棉纱产量是假的,织出来的布长度也是假的,成衣厂负责抹平布匹产量的假,所以你看,我们的成衣厂对原布的利用率低得可怕。粮食,我知道你们去年进口了八百万吨粮食,其实苏联也进口了八百万吨。

唐安:“这。。。你们的人均粮食产量我记得是800公斤,而我们是300公斤。”米高扬苦笑。

李富春:“来高扬同志,我说的只是旁观者所看啊,我感觉,苏共中央,以及各地的州、共和国的领导,其实对赫鲁晓夫的改革工作一直不太积极。”特罗亚诺夫斯基:“岂止不太积极配合,实际上最后几年普遍存在抵触和逆反的情绪。改革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米高扬:“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赫鲁晓夫工作中常常很固执,听不进意见。工作中还极好面子,如果目标没有达到他甚至会暗示下级改数据糊弄过去,久而久之,本来还想认真改革的人也习惯了糊

弄数据,毕竟改数据比真的达到他的那些目标容易多了。

李富春:“。。。”遥途:“有没有可能,当赫鲁晓夫显示出自己的固执的时候,你们党内的同志没有站出来,坚决地纠正那些固执的错误?”特罗亚诺夫斯基:“这就要追溯到1956年的那份报告,你们应该也都看过。以及1957年6月的那件事。坦率地说从那时起,党内其实就不再团结在一起了。”遥途:“说起来,对于1956年二十大的报告,我们的中央一直是有保留意见的,只是不把这种不同意见公开宣扬。这种对待斯大林的态度。。首先来说,他就打压了斯大林时代在围绕他工作的人,他

们在二十大之后,会被定义为曾拥护斯大林的人而遭到排挤。他们数量非常庞大,不管有没有真被排挤,1956年之后都不可能有什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了。

米高扬:“一边是斯大林时代的内臣以及他的内臣班子周围的党内同志,一边是在斯大林时代游离于权力中心之外的党内同志,在1956年赫鲁晓夫只能选一个,抛弃另一个。特罗亚诺夫斯基你指出的确实是事实,那时候的秘密报告导致党内的团结出现了问题,可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非常无奈,但没有办法。

李富春:“应该还是有解决的办法的。”特罗亚诺夫斯基摊手:“除非这个人不是赫鲁晓夫,而是一个更厉害的人。他得在斯大林时代有相当于苏联元师的军功,并且曾进过苏共中央主席团。这样他说斯大林同志犯过错误的时候,斯大林的

内臣班子和班子周围的同志不能不听。而且这个人还要被斯大林反对过,被当做反对者狠狠惩罚过。这样当他说我们仍然要高举斯大林的旗帜继续前进的时候,斯大林时代游离于体系之外的人、甚至同样被斯大林惩罚过的人也听得进他的意见,因为连他这样承受了极严厉惩罚的人都觉得应该继续尊重斯大林,大家也自然会跟随他这样做。

李富春:“这样整个党,无论曾支持过斯大林还是反对过斯大林的人,就可以继续团结在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和理想在一起奋斗。有了一个大的方向,具体的路线怎么走会有很多同志出谋划策;如果赫鲁晓夫走歪了路,甚至走的路全错,也没关系,同志们会七手八脚把他拉回来,甚至甘当老黄牛地给他善后。因为这个党还在,还是一个整体,还是所有矢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同志们值得奋斗的对象,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劳苦大众的精神寄托。

特罗亚诺夫斯基:“不不,我那只是一个假设,这种人不可能存在。被斯大林反对过的人,尤其是在中央工作的人,早就先于斯大林躺林在坟墓里了,怎么可能活到现在呢。”

莫斯科的这个冬天异常萧瑟寒冷。李富春的代表团离开莫斯科前往华沙进行工作访问,在华沙受到了波兰政府和华沙市民超乎寻常的热烈欢迎。在华沙的中国大使馆的秘书悄悄告诉李富春,说以他在这里6年的工作经验,代表团所受

到的接待规格以及民众自发的欢迎程度比苏联领导人或代表团高多了,甚至比赫鲁晓夫访问波兰时还要热情。

而这只是一个由中国副总理率领的代表团的工作访问。李富春:“这不会就是。。距离产生美?”秘书:“或许是吧。但是,波兰与中国的确关系上非常融洽,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外交方面。”李富春:“可惜我们这次访问苏联、波兰、东德,然后就返程了。以后有机会,真应该多去东欧这几个国家看看。”

北京房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02工程指挥所。“钱主任,你这次也要到罗布泊吗?于敏在平时是一副事事淡然的做派,非常“佛系”,身边的一切事情好像都不值得动用他的脑子思考。但这几天于敏也莫名地兴奋起来了,这不,离组队开拔还有一个星期,他已经把要带去大西北的衣

物行李收拾好了。

钱三强:“这次我一定要到现场。第二次辐射内爆氢弹试验,我就在现场看着,不信它炸不响。”于敏:“钱主任,这不是百分之百的事情啊”钱三强拍拍于敏的肩膀:“这一次,我信你。”一一时间是1964年12月15日。由于敏提出的新辐射内爆机制氢弹构型,在9月份提出,经过02工程轻核反应组的反复验算和推演,大家都觉得从技术上是“走通了”的,邓稼先决定这个设计在9月底进入工程制造阶段。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二枚氢弹试验弹。1963年11月25日,中国制造的第一枚氢弹试爆失利,轻核反应组卧薪尝胆,发誓一定突破氢弹技术难关。聂荣臻给予了轻核反应组极大的支持和鼓励,甚至李强副组长都来到近代物理所加油鼓气。轻核反应组重审设计再战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都尽量满足,甚至连近代物理所被抓走的两只猫都给配备回来了。当然,卧薪尝胆不是只喊口号,为了更加稳妥可靠地搞懂核聚变的深层原理,1964年4月、8月,罗布泊各进行了一次增强型核弹的试爆,当量分别为22万吨和24万吨。两次试爆之后,地面测量仪、

空中观测机和系留气球收集了大量的核爆粉尘、大气成分、辐射数值等等数据。

这些数据与1963年上半年的增强型核弹试验的数据放到一起对比分析,在近代物理所的超级计算机的帮助下,于敏渐渐意识到一一好像他在1963年提出的那个构型,其实是极为接近真相的。

反而是63年底,在知道第一枚氢弹没炸出效果之后,于敏在纸上做的修订和设计的新"代用"路线,并不是通向“真理"的正确道路。1963年的氢弹构型大方向是正确的,只是在聚焦机理上存在这一个小小的判断失误。这个判断失误是由于氢弹核心机构的器件材料的特性估计不够准确引起的。

做出了这点"小小"的修改,于敏将1964年增强型核弹试爆之后获得的更加准确的气化锂6反应参数代入进去,终于得到了一个新的构型,也就是一一H02氢弹。H02氢弹的当量是300万吨,可作为航弹、也可加装再入大气层壳体之后作为弹道导弹战斗部,装在洲际导弹、中程导弹上。“我们在12月22日启程,从北京到罗布泊,大约要45天时间。不过,氢弹的运输、组装和检测要多费一些时间。”聂荣臻是此次氢弹试爆的总指挥。他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日期,然后用粉笔戳戳黑板:“如果预计的时间没错,1965年1月5日,H02爆炸。”邓稼先:“聂师,这次您去,钱主任也去,还有我、邓稼先。。。这阵容可够庞大的。”“氢弹,核武库中最难摘取的那颗明珠。我们国家要有一支强大的核武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制止侵略、制止战争,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我始终相信,中国人能摘到这颗明珠,因为我们有你们

这样的一群人在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奋斗。

聂荣臻很动感情地对02工程的主要设计人员说的这番话。“同志们,我在这里透露一个消息。就在上个月,,我去了葫芦岛,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已经安装上了核反应堆,并且在上个月进行了第一次系泊运行。核反应堆产生了无穷无尽的能量,这让潜艇

这种水下兵器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从一种破交的战术武器,一跃而成为国家的战略重器。许许多多同样优秀的人,奋斗在中国各地,各行各业,你们是国家的脊梁,历史,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功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