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书蛋文学>御前心理师 > 第413章(第1页)

第413章(第1页)

“我有话要问你。”昏暗的库房里,柏灵蹲下望着老徐。

“看来今天是要死在这里了。”老徐捂着伤口,冷笑了一声,“问吧,好歹也算是帮了我一把……我也让你死个明白。”

“你以前就在井下干过吧,徐师傅。”柏灵又问了一遍。

“这个重要么?你总盯着问……”老徐咳了几声,“是啊,青州那边出煤,我们几个村子都有矿井,公家的私家的都有。”

“孩子们也经常跟你们下井?”

“算是。”老徐轻声道,“之前也说了,井下有一些地方,不能挖得太宽,娃娃们身型反而合适。”

“你先前说这些孩子们是探亲过来的,真的么?”

“……”老徐咳了一声,没有立刻回答。

“刚才我就觉得奇怪,要是抓过来的成年人,在这儿都不一定能活过五年,那那些孩子是怎么在这儿熬过的这三年?”柏灵轻声道,“六个孩子,一个不差,要么就是这儿对他们有照顾,要么就是他们自己懂事,知道怎么避险。”

老徐脸色难看了一些。

“……是,孩子当初都是我们送走的,但没想送到这里来。”

“怎么说?”

“先前是青州府衙门贴出了告示,说徽州几个造瓷器的官窑要人。地方么……恰好贴着青州和徽州之间,离得……不远。”老徐轻声道,“我们几个就,商量着,把孩子送去学个手艺,想着……总比一直待在地底下强吧。”

“嗯。”柏灵点了点头。

“要说那个告示,也是奇了怪,我们当初也没瞧出什么名堂来,”老徐轻声道,“说是家里一根独苗的不要,兄弟里有抗金死了的不要……条件还挑得很……

“结果娃娃们离了家就被送到这儿了,当时官府还赔了我们一笔银子,说是路上翻车了,几个孩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老徐看了库房另一头的老三一眼,“老三疼孩子,一直养在家里头上学,想着怎么也供个秀才出来,就没跟我们那几个孩子一道走……

“当时还庆幸呢,结果来徽州探亲的时候,娃娃也没了。

“他就找,我们几个觉得事情古怪,就跑来跟着一起找。”老徐低声道。

“最后找到了这里?”柏灵问道。

老徐点头。

“怎么就认定是官家的人动的手?”柏灵问道,“也有可能是半路被人贩子掠走的?”

老徐嗤笑了一声,“跟你讲……也讲不清楚。”

“……徐师傅讲讲看。”

老徐抬头看了柏灵一眼,“我们先前也闹不明白……往年衙门要做什么事情,哪儿用得着留这一手,官家的人直接找各村的里长,要人、要粮……何必搞这种弯弯绕。

“我们也是……前不久才懂的……”

“为什么?”

“因为前几年……朝廷下了死令,”老徐笑了笑,“说是……地方衙门,不准加征赋税……”

第二十章最好的信差

李一如的笔停了下来。

“不准加征赋税……不是好事么?”

“好事当然是好事,”柏灵低声道,“但升明四年、升明五年和升明六年的抗金之战,也不是凭空打出来的。”

李一如颦眉,“……我不是很了解这些。”

“因为一如一直在蜀州吧。”柏灵笑了一声,喃喃道,“……蜀道难,哪里的蜀道都一样。”

李一如点了点头,“也是,前几年我跟着我爹在川宁乡下住,山里闭塞,我们到升明三年的时候才知道老皇上驾崩了,还连着死了两个。”

柏灵轻声道,“朝廷不准下面加赋税,但北部和东部的战役又要粮食和火器。京里拿了一套自己的方案出来要下面执行,但各地的情况又不一样,所以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

李一如想了想措辞,将这一段也加在了文书里。

柏灵等了一会儿,又接着道,“徽州这个地方比较特殊,它和青州共同承担了大周约莫三四成的火器生产,又和楚州并称为大周的粮仓……徽南的耕地不能动,农人更不能动,但徽北的采矿也不能停……

“我记得前几年徽州的流民治理效果显著,京里还专门表彰过,现在看来,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让流民安居,而是直接把人抓去采矿了——啊这一段不要写,这只是我的推测。”

“没关系,”李一如笔尖飞动,“我标明这一段是推测,没有实据就行了。”

又过了一会儿,李一如再次望向柏灵,“现在前情都写完了,接下来写什么?”

柏灵沉默不语。

李一如用笔杆挠了挠头,“……一般应该是解决办法了吧?因为什么什么的缘故,所以应当这样那样去做……之类。”

柏灵望着远处,单手撑着下巴,良久才道,“……不知道啊。”

“你之后是想把折子送去哪里?”

柏灵回过头,见牧成又睁开了眼睛,正目光严肃地望着自己。

柏灵笑了笑,“牧大哥不是睡了么?”

牧成坐了起来,面带疲倦地看了看李一如和柏灵,“……没睡着有什么办法。接下来怎么写,当然是看这封文书究竟是送去哪里。”

李一如的眼睛亮了起来,“展开讲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