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三百七十六章 加封

加入書籤

大梁民風開放,女子地位極高,但女帝登基,也還是第一遭

好在元昭帝姬積威頗重,德高望重,為大梁立下過赫赫功勳,在她的影響下,南域乃至天下的百姓日子都過得好了不少,百姓都信服敬仰她,也不覺得女子登基稱帝是多麼無法接受的事。

如今是多事之秋,女帝登基,為了安定人心,連下了幾道聖旨

第一件,便是尊先皇后為太后,遷陵望山,在太后儀仗之外,她又強硬的添了半數的帝王陪葬品,將陵墓規格提高到絕無僅有的地步,同時又加恩於秦氏,抬全族祖宗尊位

見過封恩於母族的,卻沒見過如此加封的。如果太后和秦家還有人活著,這樣隆重的恩寵,必然有人要坐不住跳出來阻止,但秦家與太后已經死了十幾年,再如何封賞也只是個虛名,不損害到朝臣的利益,他們便給女帝面子放過了,還紛紛稱讚女帝孝順仁善

宮裡的皇子帝姬,女帝都按規矩封號建府,說不上多麼優待,但絕對不刻薄,此外,女帝特意尊了原來宮裡的皇貴妃耶律芙為皇太妃,繼續掌管後宮事宜,一應儀仗比副後之尊。

對於這位匈奴來的年輕公主、曾經宮裡最受寵最尊貴的女人,本來所有人都覺得她會與元昭帝姬有好一番較量,卻沒想連個火苗都沒打出來,看女帝對皇太妃的尊重,兩人關係竟然還頗為融洽,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殷頌對耶律芙的厚待,一來是她們之前就說好的,耶律芙幫她做事,她保她和孩子一輩子的尊榮富貴,如今便是兌現承諾;二來便是未雨綢繆,等將來她騰出手來,總是要與匈奴對上的,到時候是戰是和,有一位在大梁擁有高貴地位的匈奴公主,對於雙方來說,處事手腕都會有所舒緩,至少不至於一上來就喊打喊殺!

之前廢安王一脈的餘孽、那些屢教不改的,已經被他示意的晏千琉處理個乾淨,只剩下以寧國公府為代表極少數在宮變前夕就轉投她麾下的人,她並沒有為難他們,和其他官員一樣,該封的封、該撤的撤

寧國公重新出現在朝堂上,但現在的他與之前的意氣風不可同日而語,他沉默的站在官員隊伍裡,面色沉靜,像是段段日子裡老了十歲

他年富力強的兒子,就站在他後面,目光炯炯的看著高位的女帝,像是一杆衝向雲霄的長槍!

李秋海念著聖旨,保留了左相的位置,卻調原來的右相去了個閒職,封參知政事晏千琉為右相,又在六部中提拔了很多年輕士子

這其中,也包括衛越

殷頌封衛越為禁衛軍統領,掌建安及周圍主城十萬重兵,封虎威大將軍,一個響噹噹的二品大員,又點了兩位老將為編外監軍,實際上就是副手,輔佐衛越領兵。

衛越出身將門、之前在邊陲就小有盛名,又雖徵西軍出征時立下赫赫戰功,的確是朝中數得上號的名將;但他畢竟年輕,資歷不足,寧國公府又曾是廢安王忠心耿耿的擁泵,雖是棄暗投明了,到底也是個汙點,所有人都沒想到,女帝不僅不心懷芥蒂,還如此厚愛信任這個年輕人,將中庸之地的十萬大軍都交給他統領,可謂是無上的寵信了!

這道聖旨一下,原本以為寧國公府就要失勢、還想撲上去咬幾口肉下來的官員們,心裡就是咯噔一下

有御史出來,以衛越年輕氣盛、威望不足為理由,請女帝收回成命,女帝卻只擺了擺手“朕不看資歷、也不看年紀,行軍打仗,朕只看誰有本事;衛卿曾跟隨朕西征討伐漠北王廷,他的韜略,朕知道的清清楚楚,朕相信他,可以守護好我大梁皇廷的安穩。”

還有人要再權,女帝便道“誰要再勸,便自己舉薦個人出來,若是那個人的本事不行,那就兩人一道論罪。”

這話一出,不少人就蔫吧了

朝中最忌諱的,就是把自己的腦袋掛在別人的褲腰帶上。衛越是女帝定下的,自有女帝負責,他們要是舉薦個人,哪裡出了差錯,那可真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還是個不知道會什麼時候掉下來的鍋!

剛敲開鑼鼓要打的陣仗就要偃旗息鼓了,殷頌看向衛越,他大步走上前來,在空蕩的大殿中央跪下,雙手抱拳、頭顱低垂“臣領旨謝恩!”

殷頌捧著方令,下了丹陛,親自走到他身邊,衛越雙臂抬起,穩如堅石,低垂的眉眼,漸漸洗去了少年意氣,染上了沉穩鎮定之色。

把方令放在他手中,殷頌拍了拍他的肩膀,衛越心裡一震,一股濃烈的甜意幾乎要溢位來,讓他甚至想不顧尊卑的抬起頭,衝她露出一個笑來。

但她已經轉身回去了。

他終於忍不住,抬起頭來,看著她的背影。

眾人看衛越的眼光再不一樣了。

寧國公府祖上是冒了青煙了,父子倆得了兩代帝王的青眼,可見門楣的榮光,還可以再傳個幾十年

有人向寧國公暗暗拱手致賀,寧國公面上不動聲色,心裡又是欣慰,又是嘆息

只能道一句造化弄人啊……

喜歡帝君在上請大家收藏帝君在上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