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四一六 輕裘緩轡踏地來(二) (第1/2頁)

加入書籤

“也不知是真是假。一個大人,好端端的三番五次昏倒在臣工面前,這算怎麼回子事?”布木布泰得知多爾袞又昏倒的訊息,不陰不陽說道。她原本還算是支援多爾袞的,正是因為多爾袞阻擋了豪格,福臨才有機會成為皇帝。可是多爾袞遲遲不能安定江山,今日在朝上又說皇帝身邊有奸人,這豈不是說她後宮不謹麼?

蘇茉兒知道皇太后意思,也跟著口風道“九主子身子骨原本就弱得什麼似的,進了關啊,聽說日日夜夜都在那些小浪蹄子身上消耗,就是鐵打的人也吃不住呀。嘖嘖,看看九主子身邊,真個只缺泰西女子了。”

布木布泰想起自己差點嫁了這樣的男人,跟黃臺吉完全不能比,心中還多了一絲慶幸。她道“底子不好,又不知道節制,這是拿自己性命開玩笑呢。偏他手裡還握著朝政大權,這豈不是拿皇帝的江山不當回事麼?我看啊,還是得請鄭王爺回來。”

滿洲女人的地位不算低,尤其是布木布泰這樣有後臺,自成一派的女人。與其說她具有多少政治智慧,不如說她在目今所代表的勢力讓人不得不考慮她的意見。

身為科爾沁貝勒之女,布木布泰身後是整個科爾沁蒙古。

想到接連而來的噩耗,布木布泰也是心有餘悸。

被明清兩朝封為廣寧王的吳三桂,終於露出了其反覆小人的真面目,在崇禎十八年九月十三聯絡在漢中和潼關的明軍,圖謀起義。當然,在此之前他已經密信朱慈烺,希望能夠得到一個返回原封的機會。

……

“這點籌碼想回到關外恐怕不行。”朱慈烺讀信之後道“不過或許可以給他個機會,留著王爵。”

“殿下。吳三桂無論怎麼說都有背君叛國之罪,若是連爵位都不削去,恐怕難以服世人之心。”尤世威略停了停,又道“都說千金市骨,殿下這都可以算是萬金市骨了吧。”

朱慈烺並沒有著急表態。

吳三桂這人的品行在前世今生都已經看得不能再清楚了。若要說他有才能,也只能說在一干明朝將領中算是拔高的一類。但即便是這點才能,也伴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以及與才能不相匹配的野心。

朱慈烺可不希望在天下平定十數年後,再跟藩鎮打一場內戰。

“殿下,老臣在政事上並不堪用,不如詢以內閣。”尤世威擔心這位小爺要固執己見,只得將內閣都扯進來了。

朱慈烺想想這事的確是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自己做事只憑邏輯,註定就是個職業經理人的格局。只有能夠看清政治權衡。才是個合格的帝王。因為吳三桂的敏感身份,朱慈烺終於還是派快馬去濟南,徵詢閣議。

孫傳庭跟在真定行轅,蔣德璟撲在治淮上,在濟南的閣老只有李遇知和吳甡。兩人既高興看到有希望兵不血刃收復關中,另一方面卻又擔心吳三桂反覆無常。至於王爵保留與否,卻並不在意。

“等天下平定,吳三桂自然得上書請求辭去王爵。”吳甡親自趕到真定。面陳機宜“到時候殿下只需要順水推舟允諾便是。”

朱慈烺覺得這種論斷缺乏論據,追問道“他現在都還希望返回原封。難道未來就肯自辭王爵?”

“殿下,”吳甡笑道,“他若是不肯辭國,自然會有御史們用刀筆逼他做出這等姿態。”

高皇帝當年興辦大案,難道是親自提刀上陣麼?

朱慈烺一點就透,覺得自己在政局戰場上還是有些缺乏經驗。

同被請來孫傳庭也道“殿下。此番東虜大逆不道,遼東不能不復。日後遼東、京東在我軍掌控之下,吳三桂被夾在遼西也不好做人。即便沒有御史的刀筆,他也會惶惶不可終日,上書請求削藩以為試探。”

朱慈烺不由點頭。這個推論倒是被“歷史”證實過的。吳三桂這人謹慎得近乎膽怯。常有被迫害妄想症——雖然三藩之亂的時候康熙的確是一心想削藩。

“二位老先生的意思,看來是贊同留其爵位,甚至允許其返回封國咯。”朱慈烺從中聽出了二人的意思。

“固然如此,但也不可太過張揚。”吳甡道“物議洶洶,仍當謹慎行事。”

“怕的是吳三桂自我標榜,鬧得天下皆知。”朱慈烺想起《三國演義》裡面周瑜跟孫權說過類似的話,想騙劉備到江東成親。結果諸葛亮安排趙雲大張旗鼓,鬧得天下知聞,破了周瑜的計策。

誰說演義話本沒有教育意義!

“吳三桂定然會如此做,不過《皇明通報》卻在咱們手上,比的就是誰的聲勢更為浩大。”吳甡不以為然道“陝西光復中,多提點些年輕將領出來,誰知道他們是官兵還是吳三桂手下?如此既安撫了吳三桂,也不至於讓他出風頭。”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