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三五五 不知有月空中行(四) (第1/2頁)

加入書籤

現在的歐洲剛剛結束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就算在科技上領先中國,也沒有形成誇世代的碾壓。這場戰爭看似大明目前處於下風,但完全還沒有到舉手投降的程度!

朱慈烺推開食案,道“等葵心、壇石二位先生用完餐,請他們進來一下。”

“殿下,您不舒服麼?還是飯菜不合口味?”6素瑤小聲道。

朱慈烺只是搖了搖頭。他已經決定了要打這場未來科學世界話事人的戰爭,自然而然進入了戰爭狀態。

如果大明輸了,只能徹底拱手讓出世界霸主的地位,做個區域性大國。然而大明若是勝利了,日後全世界都不得不接受大明科學、文化體系。而且這種優勢,會隨著時代的展越來越壯大,就像後世的美國一樣,全世界的知識精英都會朝他們傾斜、流入。

王徵和熊明遇奉召而來之後,朱慈烺將他們帶到耳房,三人促膝而坐,深入討論了一番關於“文統”的話題。對於文統敏感性極高的老式士大夫而言,兩人絲毫不覺得皇太子小題大做,只是讚歎太子的高瞻遠矚高屋建瓴。

“現在我大明與泰西的差距只在於科學方法的使用,並不存在跨代隔閡。若是技術上形成了代差,一旦泰西對我大明進行封鎖,不使技術流出,華夏便很可能遭受其辱。”朱慈烺頓了頓,道“所以我在鐵模鑄炮這一技術上,將湯若望隔絕在外。”

王徵面露凝色。道“殿下此慮恐怕已經生了。”

“怎麼說?”朱慈烺頗有些吃驚,西方這麼早就意識到對東方的封鎖了嗎?

王徵微微搖。撫須道“老臣是想起當年徐上海來信曾說,他在翻譯《泰西水法》之初,熊三拔幾番推諉,不肯協助。在此信中,徐公甚至用了‘可見斯人若何’之嚴詞,斥其人品不堪。不過後來看他自序,對此說倒也有轉圜之意。老臣以為,若非熊氏故意藏私不授。那定是龍華民給他下過密令了。”

朱慈烺道“這事我倒不覺得意外,西人原本就並非如其所言那般大公無私。而且如今與我國打交道的都還是傳教之人,乃泰西學術最為優異者。泰西貴族、武人、商人皆是野蠻粗鄙、唯利是圖之輩,若是日後他們形成壓制,恐怕我國之於泰西,就如朝鮮之於大明瞭。”

這個類比在朱慈烺看來並不算太重口,甚至對泰西有美化之嫌。因為大明對於自己的藩屬國從未有過殖民掠奪的行為……但對於明朝士大夫聽來就太可怕了。

“如此看來,有一件物事,恐怕也不便讓湯先生知道。”王徵嚴肅道。

“是何物?”朱慈烺心中一動。

“殿下請移步。”王徵道“這是臣與宋教授從方教授翻譯的泰西古書中現的,照理說湯先生倒也知道,但不知為何在泰西似乎並未受到重視。”

朱慈烺由此更加好奇,如果是泰西古書。那就應該是文藝復興之前,古羅馬乃至古希臘時代的書籍。方以智最近的研究方向還真有些偏,不過也的確符合他追根探源的性格。

熊明遇本想回避,卻被王徵留住。

王徵即便信奉天主教,仍舊懷有華夷大防的意識。歷史證明。當天主教教義與忠君思想生衝突的時候,王徵勢必會選擇後者。他可以用納妾一事折磨自己終身。因為這觸犯了天主教夫妻互相忠誠唯一的教義。而當明朝滅亡的時候,即便天主教嚴令自殺,王徵還是堅定地絕食而死。

……

朱慈烺換了便裝,隨著王徵一路前往他本人的實驗室。

實驗室的窗戶都已經換成了大塊的平板玻璃,屋子裡採光極好。從陳設的實驗工具來看,王徵的主要研究領域仍然放在機械製造方面。

王徵的過繼子王永順已經等在實驗室裡,他向三人行禮,旋即在王徵的指示下,取出一個一尺見方的木盒。

王徵從囊中掏出鑰匙,開啟木盒,道“此物威能之大,恐怕出眾人想象……”說著,他從盒中取出一通體黃銅和鐵皮打造的奇異模型。

“汽轉球?”朱慈烺失聲道。

“殿下識得此物?”王徵頗為驚訝,瞬息之間又理所當然地接受了這一事實。

皇太子本來就是博學多識之人,而且大內之中多有利瑪竇當年呈進的遠西奇器,若是見過也沒什麼意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