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一六七 雨過不知龍去處(五) (第1/2頁)

加入書籤

東宮侍衛營正在渡河,對面是山西巡撫蔡懋德率領的晉兵。

朱慈烺坐在中軍大帳,接受了蔡懋德的朝見,完全遵循禮制典儀說了一番話,肯定了蔡懋德忠心為國,勞苦功高。他不知道這位蔡巡撫在歷史上的地位,但並不妨礙他觀察蔡懋德的為人。

很像馮師孔。

這就是朱慈烺得出的結論。

蔡懋德比馮師孔的強處在於他敢帶兵出門,並不一味死守太原。

這裡是秦晉交界僅有的幾個的渡口之一,蔡懋德正是帶兵來阻止李賊渡河,方才碰到了東宮大隊人馬。最初時,蔡巡撫幾乎不敢相信前面真的是皇太子本人。像皇太子這樣的身份,帶兵出行,照例是要提前三五天就通知地方守官,做好迎駕準備,從來沒有生過人已經到了省界,一省巡撫竟還沒得到訊息的情況。

朱慈烺倒是寧可別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裡,只是穿州過府,聲勢浩大,不可能隱匿行蹤。

因為蔡懋德類似馮師孔,朱慈烺自然也不會自討沒趣,走完過場讓這位巡撫幹感激涕零地出去就行了。或許這件事會在蔡氏家史中被大加渲染,但對於朱慈烺而言,這項工作已經結束了。

他還要為西安傳來的訊息費神。

馮師孔、黃炯、吳從義、崔爾達、章尚絅等人殉節,朝廷自然會有封贈,無須太子費心。布政使6之祺、里居吏部侍郎宋企郊、提學僉事鞏焴等人降賊,被李自成委以重任。不過這自有後人評說,也無須朱慈烺費心。

真正讓朱慈烺費神的是秦王朱存極投降了李自成。

歷史上的李自成不是藩王殺手麼?當年福王也想投降,卻仍舊被李自成殺死。然而這次,李自成破了西安之後,竟然沒有殺死皇明的藩王。反而給了個將軍的名頭,讓他隨在軍中。為什麼李闖突然改性子了?莫非是想留下一個秦王跟朝廷交換劉宗敏?不可能啊!朝廷連皇帝被俘都不肯妥協,何況一個秦王!更何況這秦王還失節了!

深受刺激的朱存極沒想到真的撿回來一條命,非但喜滋滋地成為了李賊的將軍,更是表了一篇檄文,承認朱家禍害天下久矣。李元帥奉天倡義,解民於倒懸……這檄文不知是出自闖營哪位謀士之筆,還特別提到了皇太子暴虐無度,欲屠盡山陝之民,以使王師不得擁護,看來是跟朱慈烺仇怨極深。

相信這檄文很快就會傳進北京,傳到崇禎皇帝面前。

當年福王身死,崇禎帝得到訊息之後哭嚎不已,說“朕不能保全一叔父。”只不知看了這位族兄的檄文。皇帝陛下又會作何感想。

“他要投降就投降唄,往我頭上扣什麼屎盆子!”朱慈烺就想嚥了一隻蒼蠅似地噁心。他是想過要暴力掠奪秦晉人口,但只要比東虜下手輕一些,兩個裡面活一個還是有可能的。想想未來滿清入關之後,死命追著李自成打,山陝一代反覆被兵,十室九空。長痛不如短痛,跟著皇太子去山東生息教訓不好麼?

當然。沒人相信這一點。或許他們在臨死前會閃過早知今日,當初不如跟著太子走……但一切都已經晚了。

吳甡已經習慣了皇太子殿下以格外老成的姿態出現。突然現太子竟然會因為這種事置氣,簡直有些驚駭。他勸道“殿下,當年魏武也有被罵出冷汗的時候,兩軍對壘,什麼話不是人說的?切莫往心裡去。”

“他身份不同!”朱慈烺有些煩躁。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如果天下人知道連老朱家自己人都反對朱明,誰還會為皇室賣命?別的藩王、郡王看到秦王這個榜樣。會不會和那些大戶一樣掏出家產來犒勞“義師”?秦王的檄文不在乎他寫了什麼,而在乎這個行為在公共關係上給朱室帶來的被動。

“吳先生,可有良策化解?”朱慈烺問道。

吳甡想了想,道“殿下,別無良策。而且恐怕會更糟。”

“哦?”

“那千餘學子。”吳甡道。

當日觀摩皇太子拜祭先儒張子的學子匯聚在文廟。親眼見了天家威儀,耳聽國本宣讀祭文,激動莫名。誰知拜祭之後,皇太子表示要在城外侍衛營中設晚宴,邀請所有諸生前往。一時間衣冠載道,方巾如雲,都往侍衛營去了。

誰知道晚宴固然是有,但只有肉湯泡饃。吃完了也不放人走,統統被看押著隨軍出。有人要鬧就是一頓鞭子,至始至終沒有人出來解釋一句。吳甡當時看得膽戰心驚,生怕出來幾個剛烈的,寧死不走。一旦殺了人,那性質就真成了劫持,太子的名聲也就徹底敗掉了。

當然,像哀聲載道的洛陽一樣,為皇太子背黑鍋的人萬萬不會少,只是有多少士子能信就是個問題了。

“我倒不怕。”朱慈烺道“那些人巴巴趕到侍衛營吃我的晚飯,無非兩種。”

吳甡耳朵一豎,他越覺得聽太子分析人心是件有意思的事。每到這時候,明明年紀不大的太子,就變成了閱歷豐富的老吏,雖然直白,卻能切中人心要害。

“一種是窮得揭不開鍋的,所謂窮措大者。”朱慈烺笑道“這些人能有個體面活吃飽飯就心滿意足了。這幾日先養著,等到了山西把他們挑出來任差,家裡老婆孩子什麼都能拋下。”

吳甡雖然覺得太子說得太不顧斯文,但也的確如此。許多進士都是赴京趕考之後就再沒回過家鄉,家裡父母妻兒知道他在外地當官也是覺得理所當然,全然沒有人倫之情。不過這當然不能說人家是貪戀官位,只能說是忠孝不能兩全,先忠君,後事親。

“另一種便是功利心強,想走捷徑的。”朱慈烺道“否則他們來幹嘛?我這裡又不賣制藝時文,又沒有下科考題。還不是來混著看是否有機會出人頭地。這種投機漢,難道肯拿自己的命開玩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