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百十一 黃旗入洛竟何祥(七) (第1/2頁)

加入書籤

軍情如火。

孫傳庭眼看著自己的宿敵就在眼皮底下,心中癢癢難耐。他猶然記得當年擒獲闖字大旗時候的風光無限,俘殺闖王高迎祥時候的酣暢淋漓。誰知闖賊非但沒有被剿滅,反而越壯大,竟然開府建制,佔據十餘郡。

打出的旗號也變成了奉天倡義大元帥府。

去掉了僭越的偽“王”號,變成了偽“大元帥”,看似氣焰被打滅了不少,但熟悉國朝典故計程車人都知道,這是在臨摹太祖高皇帝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立國之策。

從寶豐到汝州需要一天往來,蘇京最快也要十六日晚間才能回來。孫傳庭看著天上的圓月,心生感慨。他又想到了太子的安全問題,是否需要留下某個總兵在後方照應一下太子。聽說太子帶了一萬人馬來,卻不知道都是什麼貨色,是否堪用。

“軍門!”河南總兵陳永福風風火火衝進大帳“探馬疾報,闖賊大軍要動!此刻正在造飯就食。”

孫傳庭聞言一喜“賊兵果然亂了陣腳!”他頓了頓,喜色褪盡,又道“陳將軍,殿下那邊……”

陳永福轉過頭去,待臉色平復之後方才轉會來道“殿下千金之軀,實在不宜在汝州這等地方,莫若派出一支人馬,護送殿下去洛陽。那邊有福王府可以駐蹕,也不至於凍壞了太子。”

“殿下估計不肯。”孫傳庭面露難色“你可知道,武廟老爺也有過這樣的事。”

明人稱當今皇帝為今上,大行皇帝為先帝,大行皇帝之前的皇帝為“某廟老爺”。廟便是廟號的廟,武廟便是武宗皇帝。這位皇帝史書留下了荒誕的名聲,以至於在後世電影中往往以追求愛情和自由的**青年形象出現。

孫傳庭如今說的。便是寧王之亂時,武宗御駕親征,誰知攤上個贛南巡撫王守仁。這位狀元聖人不等皇帝駕到,便撲滅了這起叛亂,生擒了叛王朱宸濠。如此潑天之功,竟惹得武宗不悅。怪王守仁搶了他的“功勞”。

“軍門可有甚計較?”陳永福知道孫傳庭話只說了一半,出聲問道。

“陳將軍可派一能將統領千人去汝州保護太子。”孫傳庭道。

陳永福沉吟不語。

如今破闖在即,無論大功小功,只要守在旁邊就是功勞。此刻回師汝州,讓誰去都是讓出了自己這邊的功勳權重。陳永福心中暗道這孫老頭就是會算計,還沒開戰就要分我的人!保護太子?你秦兵不是更能戰麼?

“我看令郎就不錯。”孫傳庭胸有成竹道“他尚在沖齡,已經有了射瞎李闖的奇功,若是能簡在帝心,日後怕是又一個李如松。”

陳永福動心了。他兒子陳德在開封守衛之戰中一箭射瞎了李自成的左眼。只是因為年紀尚小,加了署職卻沒有給實授。這回就算大破闖賊,論功行賞也輪不上什麼。與其這樣,還不如趁這個機會跟未來的皇帝混個臉熟。

想萬曆年間的名將李如松,不也是正是因為“簡在帝心”這四個字,才有機會名揚海外威名赫赫麼?

“一切都聽軍門統制!”陳永福樂意道。

孫傳庭見陳永福同意了,覺得只是從面子上來說,太子那邊也好交代了。算是了了一樁心事。他旋即取出地形圖,命人召集麾下總兵。準備李闖天明之後的交戰。

此刻寶、郟、襄三地之間,探馬飛奔,小隊衝突頻頻。一方是要殺兵報仇,一方是要破賊立功,皆是軍心似鐵,士氣正旺。誰都不肯落了下風。

孫傳庭這邊得到了探馬訊息,朱慈烺那邊自然也有自己的訊息。

東宮的探哨缺乏經驗,並沒有切入戰場,而是遠行至登封、魯山探查訊息。這兩個出山口一東一西,賊兵若要抄襲後路糧道必選其一。

其中魯山位於西邊。走伏牛山間道,距離汝州最近,能收奇襲之效。只是伏牛山山路難行,人數不會太多。登封位於東邊,道路通暢,能通大軍,但是沿途州縣總是會被驚擾,難收奇襲之效。

故而朱慈烺更相信賊兵會從魯山過來,注意力便放在了西面。

隨著左營後續的侍從室,輔兵營也趕到了汝州,州城上旌旗密佈,城裡城外都是兵營。孫傳庭對於朱慈烺接受汝州防禦並沒有任何表態,只是約束部下,只要不是欺人太甚,便聽從東宮指派。他現在急需與李自成決戰獲得戰功,小節上已經不在意了。

……

“我軍在汝州不會久留。”朱慈烺召集麾下文武主官開會,目光掃過會場,落在吳偉業身上,沉聲道“吳庶子,你先帶財務科的人去洛陽,收拾福王府,順便收羅一下他們的產業。李自成就算把金銀細軟全都卷跑了,土地房舍他總是搬不走的。尤其是那些莊田,全部賣。”

“殿下,”吳偉業頭皮一麻,忍不住又忠言逆耳道,“私賣藩王產業,國朝並無此制度。”

“這個不要緊,藩王的東西不就是國家的東西麼?”朱慈烺道“田存善,你跟著一起去,用東宮印璽,到時候福王追究起來我一力承擔。”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