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十五章 苦心人天不負,成了! (第1/3頁)

加入書籤

工作間內,秦飛把是一個瓷罐全部刷上黃釉。

這個工作間是無塵間,並且,他穿著的也是無塵服,手上戴著手套、頭上戴著頭罩,防止灰塵、汗水等影響。

罐子的兩個把手仍舊是白色的,只有罐體是黃色。

這樣,既能展露帝王色的高貴,又能體現白瓷的優雅。

刷釉最難的地方是罐耳和罐體交接的地方,要用很細小的筆一點一點的點下去。

黃釉一定不能覆蓋到罐耳的白釉。

光是繪製一件釉就很費時間,所以秦飛採取四四三的方式,燒製了三次。

第一次四件,第二次四件,第三次三件。

想要製作出極品瓷器,上釉燒製本就是如履薄冰,秦飛全神貫注,日復一日,絲毫不敢鬆懈。

這一次,共有三件黃釉瓷燒成。

燒製出來的罐子已經初具帝王的氣息。

明黃色的罐身,白色的罐耳,蓋子也是一體的黃色,其上有一個白色的壺鈕。

壺鈕也叫做“的子”,雖小,但畫龍點睛,變化豐富。

壺鈕和罐耳都是白色,相得益彰,渾然一體。

罐子整體大氣磅礴,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韻味。

黃色為主,彰顯帝王之氣,富貴逼人;白色為輔,增添圓潤氣息,讓瓷器更顯得溫和。

但,罐子這種比較複雜的結構,還是帶一個蓋子的複合瓷器,只是明黃色,太顯得單薄了些。

大道至簡,最適合素色瓷的瓷器種類,正是最簡單的筆洗、玉瓶、方尊之類。

若是罐子、茶壺等複雜的種類,還是要多一點點綴才好。

這點綴,不能沒有,不能過多。

多一點喧賓奪主,沒了那傳統優雅的氣息;少一點太過單調,缺少藝術的美感。

譬如極品的紫砂壺,雖然只有一種色彩,但其上往往有一些浮雕或者鏤雕,亦或是繪製著不起眼的龍形圖案。

而這尊帝王黃釉瓷,秦飛也打算在罐子的一側,繪製少許圖案。

畫釉,瓷器最精妙的一環。

大師者,可用釉色畫出梅花花瓣的紋路,可以畫出竹節和竹紋,可以畫出鳥兒的翅膀。

繪畫的精細程度,也決定了一件作品的價值。

“最適合在黃釉上繪製的顏色,是白釉。”

“我記得有一個黃釉白繪瓶,在鵝頸瓶上用白色釉繪製出一條長龍,充滿帝王之氣。”

“但我已經選擇白色作為罐耳和壺鈕的色彩,若用白色,這瓷器就顯得太素。”

“更何況,瓷器作為國禮,體現的是華夏泱泱大國的友好。”

“所以,彩繪更為的合適。”

秦飛心裡設計著瓷器上的圖案。

繪畫這一方面,極為看重藝術天賦。

還好,秦飛生於華夏文化最璀璨的時代之一,有著得天獨厚的天賦。

他決定了要繪製的圖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