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六章 班長真是個小道士 (第1/2頁)

加入書籤

從掌教處離開後,玄青等仍囑咐常晴按照入門心法修煉。這心法倒是十分簡單易懂,要旨就是以靜思、冥想、感悟,接收外界靈力,引導其匯入全身經脈,蓄于丹田。並可形成迴路,周身執行,內外相通,為己所用。難點在於日積月累的練習。

而修煉方式倒是有狠多種,可盤坐在地,雙手置於下丹田修煉;也可雙手併攏,舉於頭頂修煉;也可躺於床榻,伸直雙腿,將兩臂併攏修煉——這常被用於睡覺時提升修行。

回到房間後,常晴便依樣畫葫蘆地修煉一陣,也沒摸到靈力的影子。

過了不知多久,只覺得肚子空空,這才想起來上山後還沒正經吃過什麼東西。

正巧初雁師姐和幾位師姐下課歸來,隔著窗子喊她一起吃飯,常晴便開心地出了房門。

眾女子走過前院的穿堂,來到二進院落,走進了飯堂。這裡的飯都是由凡人雜役一份份擺好的,整齊地放在木漆托盤中。

她們每人取了托盤,找了空位,將兩張飯幾拼成一排,便聚在一起吃著飯,聊著天。

可聊著聊著,便把話題轉移到了新來的男生上。

“聽說今日來了個帥氣的小師弟?”一女生對初雁打趣道,“曉巖還和我們說,你一直盯著人家不放?”

“胡說八道!什麼叫盯著不放。曉巖的嘴裡也能噴出好話來?”初雁一攤手道,“既然見到美貌男子,我多瞧兩眼,不是狠合理嗎?”

接著大家就有了同一個話題——那便是新來的這個男生。女生們都纏著初雁講講這人來歷,對此常晴也表示同意。

初雁被糾纏不過,便講起轅塵與洵山派的機緣——原來,這轅塵果然是個道士,還是從小就在道觀中長大的

巴蜀地的清心觀是一個普通的道觀,這裡地勢偏遠,平時沒什麼人來。觀裡住著幾個道士,每天誦經修道。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都會那麼一點仙術。

道觀的道長曾是一個修仙之人,只是修為不高。他便把這點仙術傳授給其他道士,不過為了強身健體,以免被江湖中人欺負而已。

十幾年前的某日,道長在香爐臺前現了一個襁褓中的孩子。他們都知道,這肯定是誰故意拋棄的,因為只怕沒人會這麼粗心地把孩子丟了。

於是道長便和其他的道士撫養這個孩子。孩子長大一些後,也學習了一些仙術,而且學得比其他的道士都快。

一日,洵山派宗敬上仙御劍而來,要在這個道觀借住一宿。

機緣巧合之下,他就看見了這個孩子,便道“此子天賦異稟,如若修仙,必大有作為,將來或做一派掌門也未可知。”於是便向道長要人,準備收入洵山為徒。

道長不允,“修道之人清靜無為,怎能到你仙界打打殺殺?”宗敬無奈,只得暫時作罷。又心疼孩子被耽擱,就傳了一些洵山派心法給孩子。以後每隔一二年,便來看一次,又再傳一些心法、仙術、劍法之類。

又一日,蜀山派長老也御劍而來,也要求借宿,也看見了這個孩子,也道“此子天賦異稟,如若修仙,必大有作為,將來或做一派掌門也未可知。”於是便求道長,欲收入蜀山為徒。

道長又不允,剛要開口拒絕,便被蜀山長老打斷,“我派也是道家一脈,入我蜀山派來,總不算離棄道門罷?”道長斥道“汝等離經叛道,何談同道中人。還不離了我這裡!”

蜀山長老無奈,心疼孩子被耽擱,就傳授了一些心法、仙術、劍法之類。

又一日,崑崙山閬風派長老也御劍而來……總之,孩子又學了一些崑崙派仙法。

那孩子便是轅塵了。

轅塵十八歲時,仙法修為已有相當根基。道長看男大不中留,又知道孩子非池中之物,怕耽誤了前程,還是同意放他走了。

宗敬得到訊息,大喜過望,忙派晨風下山去接。

等蜀山派和崑崙派長老再趕來時,人已經到洵山了……

等吃過飯後,天已經完全黑下來。初雁便拉著常晴道“你一個人住在前院,又經常病,沒人照看怎麼行。我這就到你房裡睡。”

於是,初雁從自己房間中抱了鋪蓋,同常晴到了“室宿3”號房。夜裡又細心照顧她吃藥,二人這才睡下。

第二天早起,兩人一起做過晨間修煉,又吃了早飯,常晴便跟著初雁和昨天遇到的幾位師姐一同去理科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