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九十三章 笠澤之畔

加入書籤

小÷說◎網 】,♂小÷說◎網 】,

所以當週皓瞭解了這些事實的真相之後,也無不義憤填膺“真是可恨,這些節度使都是一個德行,如果他們稍微有些良知的話,就不會生這種慘劇了!”

“可是你又能怎樣?如果皇帝陛下不是靠著這些節度使,他們還能作威作福嗎?”見周皓氣憤,李芫也只能長嘆一聲“要是人人都像你那樣想的,那我母親還會出使到吐蕃和親嗎?”其實說白了,和親就是緩解戰爭的一個產物。

而當時的歷史背景又剛好是武則天稱帝之時,武則天為了鞏固政權大肆絞殺李唐的有功戰將,其留下的局面就是邊境上已無有了防範的功臣,而吐蕃又趁著唐的內『亂』進攻。

結果唐軍潰敗,雖然之後唐中宗恢復了李唐的政權,也擊退了吐蕃幾次,但唐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太宗時代,兵將的折損也出了預期,所以唐中宗以宗室之女金城公主和親吐蕃,以求得邊境的平安。

本來和親是件好事,但溺愛金城公主的唐中宗聽信了『奸』臣楊矩的建議,將和親路上的一處‘公主沐浴地’即邊境的‘九曲之地’贈予吐蕃以結盟好。

哪知這九曲之地正中吐蕃的下懷,也成了進攻大唐的跳板,從此後吐蕃跟大唐為了爭奪九曲之地征戰不斷,而在兵員嚴重摺損的情況下,大唐的皇帝也不得不依靠各地的節度使,於是各節度使好大喜功,不僅掌握了兵力也掌握地方的實權,甚至過了中央集權,最後演變成了之後的‘安史之『亂』’。

而這段歷史就是在累累白骨和血的廝殺上建成的,後世的人無法去評說,也只能為那些埋沒在煙塵中的人而嘆息。

但一些歷史的印記,即使風吹雨打下既然存在,而那位金城公主原以為會嫁一位『性』情和睦的好郎君,誰想在迎親途中,小她七歲的吐蕃王子墜馬而亡!而金城公主為了大唐的使命,也不得不嫁給自己的公爹贊普,同時為汗藏的和平而奉獻了一身。

所以遙遠的吐蕃留下了那個孤苦公主以及無數人的身影,而這位李芫公主是即前一位王子出生後第二位公主,因為長得神似金城公主因而博得了皇室的溺愛,而金城公主更是不忘了用中原的禮儀來教導她。

因為金城公主心裡明白,經過玄宗這一代的勵精圖治,大唐已經不像中宗那般的贏弱了,雖然她也阻止了吐蕃的幾次大的進攻,但因為‘九曲之地’的爭奪依然不斷,而以玄宗好大喜功的脾氣來看,大唐與吐蕃的決戰是早晚的事情。

自己努力奮鬥了幾十年,可到頭來還是免不了這一招,儘管生下的吐蕃太子不用人心,可是這位公主就讓人『操』心不已。

李芫自小嬌寵,早就養成了目空一切的習慣,而金城公主又用漢化教育,所以李芫就越的瞧不起吐蕃的貴族,連番的拒絕了贊普為她遴選的親事,也讓贊普和金城公主頭疼不已。

所以金城公主就問李芫“芫兒,你究竟想找什麼樣的郎君?”面對李芫的如此胡鬧,金城公主也不住地直搖頭。

可李芫卻瞪大了眼睛回道“母親,我不急著找夫君,父王給我找的那些男子我都見過了,一個個五大三粗的渾身都是腥臊味!”因為吐蕃人一日三餐都是以犛牛肉和綿羊肉為主的,所以體味也很重。

而李芫自小長在皇家,飲食都由金城公主來負責,她吃的是大唐帶來的米麵,自然就不習慣吐蕃的飲食了!所以在飲食上已經有衝突,那選夫婿肯定就要與自己口味相同的了。

因此李芫就說道“母親,我想離開這裡,讓我去大唐一趟吧。”忽然聽李芫說要回大唐,金城公主也緊張了起來“什麼,你說要去大唐,你腦子裡怎麼會冒出這種想法了?”因為李芫可不是能輕易說出的,只因為她是吐蕃的公主,如若去大唐那就意味著吐唐和親了。

所以這不是金城公主能允許的,繼而馬上就呵斥了起來“芫兒,收回你的話,從此後不要再提出來!”聽金城公主語氣灼灼,顯然是生氣了。

但李芫卻不為所動,還纏著金城公主哀求道“母親,就讓我再回一趟長安吧,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回去過一次,當時母親為皇帝舅舅送去了金盞、羚羊衫等物,而皇帝舅舅還拉著芫兒的手哭了很久。”

“是啊,皇帝哥哥看見了芫兒就如同看到了為娘一般,想當年為娘被中宗皇帝收養,更與你玄宗舅舅兄妹相稱,那段在長安的日子也是為娘最快活的日子。”說到這裡,金城公主不禁潸然淚下“可是那段日子再也不會回來了。”

見母親傷心,李芫就趕緊安慰道“母親,母親,都是芫兒不好,我再也不提長安的事情了,你也不要哭了。”

聽李芫這麼說,金城公主這才止住了淚水,但她覺得李芫嚮往長安的心已經關不住了,雖然管得住一時,但卻管不住她的一世!

而之後,李芫雖然不再提回到長安的事情,但卻時常往金城公主帶來的工匠與侍女間混,因為她想了解更多的有關大唐以及長安的事情,僅從母親的口中已經無法滿足她的好奇了,她必須從工匠的畫冊和典籍中瞭解長安更多的東西!

於是這一不可收拾,李芫向唐之心愈演愈烈,還『插』手了一些事情,原委就是被滯留在吐蕃的一些“破落官”。

當時在吐蕃的漢人群體中,有些被稱為“破落官”的群體,因為這些人都是唐藩會盟中以及歷次戰爭中被吐蕃扣押和俘虜的將領和官吏,而吐蕃為了防止戰俘洩『露』軍情,就會對這些人嚴加看管。

而其中的一些人因為學識淵博又有技能就會被金城公主賞識,遷往後宮成為王子和公主的助教,實為金城公主的庇護,她知道她不能阻止這些悲劇的生,但是能容這些人有棲身之地也是她最好的心願了。

可是隨著戰爭的次數頻,金城公主的心願也在進一步的破滅,她所能庇護的人也只在少數,而大多數計程車兵和平民不是被吐蕃的貴族變為奴隸就是被從新強徵為進攻大唐的兵卒。

雖然有些人懂得佛法成為了讓人信仰的高僧,但吐蕃人並不信任這些人,在許多事情上都打壓、限制他們,甚至不能穿漢地的衣服,不能說漢話,連頭都要剃掉,這對當時的漢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

還更有甚者,一些人冒著生命危險逃回了唐地,卻被當地的唐軍認為是吐蕃的『奸』細而拘捕『射』殺,因為當時的邊境上流行著‘捉良冒功’的做法,即捕獲多的敵軍為報軍功,所以那些冒險返回的人十之八九都是有去無回的。

喜歡畫里長安請大家收藏畫里長安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