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75章 願景:因我而變 (第2/3頁)

加入書籤

“現在這些都是空白的,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填充以及求同存異。”

話音落下後,會議室陷入了安靜。

好片刻後,竟是秦正率先開口“我是理工思維,我希望公司有環境能讓我去做硬體方面的更多研究型嘗試。”

說完,從來都板正直接,不太變通的秦正又特地補充了一句“按照溫總所說的鋪攤子模式,公司的網際網路業務會不斷開枝散葉的展現金型業務,我想已經無需只關注經濟利益。”

秦正的理想很純粹。

若不考慮經濟利益了,他就想在公司的框架下做研究,做好了商業化,做不好繼續做。

既意外也不意外。

反正溫良不意外,他還很期待。

李澤隨後開口“我現在能想到的一切希望生的情景,都能歸納成一句話,讓所有人知道博浪。”

尖銳也現實。

這跟李澤此前對溫良那多少帶點‘恨鐵不成鋼’的‘逼迫’,算是一脈相承。

隨後,唐普如是說“我想的比較簡單,名利雙收。”

孫寶銀放下了保溫杯“總領公司的技術展,在實際專案上的應用與實施中開悟。”

陳嘉欣“令人由衷信服。”

李博文“打臉不相信我們的人。”

張鬱林“希望公司能成為一個只需要我一直沿著興趣愛好揮貢獻的平臺。”

王志毅“我開的演算法廣泛應用於常見民用產品。”

趙明傑“演算法屆大神,範例最少也得進入本科課堂。”

最後就剩下一直沒吱聲的汪婉瑜。

會議室沒有忽然安靜下去,大家也沒有用目光注視汪婉瑜,眾人都耐心而平和。

汪婉瑜也沒有沉默太久,她先是抬頭看了眼溫良,隨後開口“我想的比較自私,幫溫總做好財務工作。”

加入博浪,汪婉瑜希望看到的情景一直很單純,親眼見證溫良走出的每一段路。

錢?她掙點錢其實早就夠自己花了——每年大幾十萬的收入總會安排點穩健投資,她夫家也不差,她掙的錢都是自己花。

理想?

三十幾歲的女人一般沒太長遠的理想。

汪婉瑜也沒有望女成鳳的想法,因為……那是溫良的事情。

她的‘作品’是溫良,正如汪婉華的‘作品’是她一樣。

李讓的未來,取決於溫良怎麼培養‘作品’。

“……”

溫良記錄並梳理了大家希望看到的情景,基本沒出乎意料。

秦正、孫寶銀、張鬱林、王志毅、趙明傑都是理工思維,都是想在技術領域隨心所欲。

李澤、唐普、陳嘉欣、李博文各有各的原因,想法都與個人經歷有關,像李博文就是因為內秀且有點自卑才會這麼想。

總之,小夥伴們的想法都可以勉強誇張的歸納為‘青史留名’。

至於小姨汪婉瑜,溫良就更不意外了。

前世今生汪婉瑜的想法都差不多。

溫良之前小孩子過家家式的創業,她才不會多管,甚至也希望溫良考慮溫瑞國的建議,去走個捷徑,也很不錯。

而當溫良表現出了令人信服的能力後,年薪大幾十萬、工作相對穩定的汪婉瑜幾乎是二話沒說就來了羊城。

用可能會被認為矯情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小姨,我就知道你會來幫我的。”

“……”

花了幾分鐘時間完成梳理,溫良抬頭看向大家“去年1o月16號早上,我如醍醐灌頂般一下就抓住了線頭。”

“我希望看到的情景很簡單,讓博浪成為每個中國人嚮往的企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話音一落,在座眾人皆為之動容。

他們欽佩於溫良的想法之純粹,由衷的與有榮焉。

這就是溫良重生以來找到的生活意義。

開了重生這麼大的掛,將來要還是隻能在網上大罵資本家,一邊鍵政,一邊在逼乎回答如何看待網路與現實的割裂等等,那是真的不酷。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