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062章 共同挖坑 (第2/2頁)

加入書籤

哪怕工程已經完成,都有可能無法繼續推進下去,只能夠丟在原地等報廢。

就好像某條剛剛新建完畢的石油管道一樣,眨眼的功夫就直接變成廢鐵,似乎一輩子也無法啟動了。

所以如果江南集團想要在歐洲搞如此大規模的基建的話,除了要得到各國政府的支援之外,還需要得到一個在歐洲本土擁有龐大的經濟勢力的支援,而這個支援最好的選擇變得羅斯柴爾德家族了。

這個能夠在幕後掌控整個歐洲的龐大勢力,還能夠無視諸多困難,強勢的推動整個真空高鐵路計劃,然後讓他們順利的營業。

這也是為什麼黃鶴要將這段極為機密的影片交給阿爾伯特原因,實在是黃老闆也是有求於人的。

既然雙方都有需求,那談判就自然而然的開始了。

一開始雙方給出的條件都很高,在與自己的爺爺進行溝通之後,阿爾伯特直接就提出了要花2o億歐元買下所有江南集團的真空高鐵路的技術資料,以及在歐洲的獨家代理權的要求。

2o億歐元聽上去似乎很多,可是相較於真空高鐵路的全部技術,這簡直就是玩笑一般的價格。

當然了,江南集團的條件也相當的玩笑,那就是由羅斯柴爾德家族負責幫助江南集團促成在歐洲的基建,然後將總利潤的1.5%交給羅斯柴爾德家族當做中介費。

總利潤的1.5%,聽上去似乎也很多,畢竟隨便一筆訂單,那肯定都是上百億歐元,甚至是上千億歐元的費用,1.5%也有好幾億了,羅斯柴爾德家族只需要動動嘴巴就能夠賺到這筆費用,多好呀。

可問題是黃鶴給的條件是總利潤而不是總銷售額,哪天知道一筆訂單完成之後能有多少利潤,萬一核算到最後利潤是負數的話,那羅斯柴爾德是不是還得倒貼一筆錢呢?

反正雙方給出的條件都是對方絕對無法答應的條件,不過雙方也明白,這不過是一個漫天要價落地還錢的過程,在經過了長達半個月的不斷談判之後,最終雙方的條件卡在了一個關鍵的位置上面。

先雙方都可以以合作模式從單純的代理,或者從單純的利潤分成,變成雙方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共同經營真空高鐵路在整個歐洲的運營,然後雙方共同從公司贏取利潤。

但是在公司的股份上,雙方還是沒有談攏,羅斯柴爾德家族表示最少也要擁有49%的股份,而且不接受江南國際交通技術入股,也就是將真空高列車的技術作為股本融入進去,而是必須要江南國際交通掏出真金白銀出來,換取公司的股份。

至於真空高列車的技術,那就是白送給公司的。

江南集團的條件則是,江南集團必須擁有公司最少7o%的股份,同時真空高鐵路技術本身相當於公司3o%的股份,剩下的7o%的股份,按照每1o%=1o億歐元的股本來進行繳納。

這兩個條件的差距可就太大了,先羅斯柴爾德家族認為如果技術入股算錢的話,那自家在歐洲龐大的人脈關係也必須算作股本投入,否則這就是不公平。

其次江南集團7o%的股份太多,羅斯柴爾德家族能夠獲取的利益太少,而且顯得是給江南今天的打雜的一樣,這絕對無法接受。

雙方圍繞著這一點進行了長達一個星期的艱苦談判,但始終沒有任何的進展,不過雙方倒是都非常的澹定。

畢竟像這樣涉及數百億甚至上千億歐元的重大投資,別說談一個月的時間了,就算談上四五年的時間也實屬正常。

反正真空高列車距離能夠實際運營,怎麼著也得1o年的時間吧,大家都有時間拖下去,只要還能夠談,那就行,畢竟誰知道以後會生什麼事情呢!

雖說雙方在談判上沒有達成明確的結果,但整個過程其實是相當的愉快的,最關鍵的是雙方都知道合作是必然的,於是江南集團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關係就變得熱絡了起來。

也就在這個時候,高盛主動送上了門,於是黃鶴主動找到羅斯太爾德家族把事情一說,雙方一合計,羅斯柴爾德家族正好可以將手中無用的傳統磁懸浮列車技術專利,趁機找個冤大頭賣出去,這哪有不合作的道理。

於是這麼一個深深的坑,就神不知鬼不覺的給高盛集團挖好了,而高盛集團則眼睛一閉一睜,直接就跳了下去。

喜歡富從盲盒開始請大家收藏富從盲盒開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