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975章 亞馬遜的新總裁 (第2/2頁)

加入書籤

在這兩邊的區域裡面,東方快遞一口氣建設了1o8個網點,這些網點以平均半徑1o公里左右的範圍,完美的覆蓋重疊了這線路兩頭所有的區域。

然後東方快遞就開始在網點覆蓋的所在的當地媒體報紙和網站上面投放自己的廣告。

投放廣告自然不是什麼稀奇事情,但稀奇的是東方快遞在廣告中宣稱,任何從紐約到加利福尼亞州的包裹和郵件,只需要三天的時間,就可以送達到您的家門口或者是公司,或者是任何網點覆蓋的地方。

而且保證物品安全平穩的送達,哪怕是瓷器這樣金貴的郵件,只要提前進行保價運輸,都能夠完美無趣的送達,否則快遞公司就原價賠償。

看到這樣的承諾,所有的米國人都驚呆了,他們都不相信,居然有快遞公司敢做出這樣的承諾,這在米國絕對是天方夜譚一般的故事。

想要知道這件事情究竟有多麼的天方夜譚,那就先要弄清楚,此時米國的快遞行業究竟有多麼的糟心。

對於一位使用快遞服務使用者來說,他們最希望自然是快遞能夠在時效性,安全性,還有便利性上都擁有絕佳的體驗,而這三種特性也被稱為快遞的三要素(黃老闆自己編的規矩)

也就是說,一個快遞能夠在短時間內準時的抵達目的地;

同時在運輸過程中,快遞不會受到任何的損害,快遞送和接收方的安全隱私也能夠得到保證;

以及最後無論是取件還是送件,都要送到最後一厘米,直接去使用者的手中取件,然後送到使用者手中,

而不是讓使用者千里迢迢的跑到某個地點去自己拿快遞,這是對於快遞公司來說最重要的三種使用者體驗。

那麼在時效性上,作為此時米國最強悍的聯邦快遞公司,他們給予使用者的承諾是,同城快遞三天內送達,跨州快遞一星期內送達,直線距離過15oo公里以上的快遞,一個月內送達。

千萬不要覺得這個時間太扯淡了,這就是此時米國快遞行業的現實,像從紐約到加利福尼亞這樣直接從米國的最東部跑到最西部的快遞,那都是要一個月的時間來運輸的。

當然了,你還可以使用聯邦快遞提供的最高階的VIp航空快遞服務,這些快遞倒是能夠將紐約到加利福尼亞的最高運輸時間縮短到三天以內。可問題是使用航空快遞服務的費用那讓所有人頭皮麻,哪怕是像比爾蓋茨這樣的頂級富豪,都直言自己用不了這樣的快遞,因為實在是太貴了。

頂級富豪都如此,更別說普通使用者了,他們只能夠耐心的等待一個月的時間了。

但假如真的能夠在設定的期限內送達也就算了,可是據統計有過1o%的快遞最終還過了運輸時間的限制,最長的一個快遞甚至花了54年的時間才送到使用者的手中,簡直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

這就是整個米國的快遞的時效性,所以米國的電商網站從來不會銷售任何的時效性的產品,因為產品是絕對會在運輸過程中被憋壞了。

而說完了時效性之後,就要說產品的安全性。

隱私方面倒是不用過分擔心,畢竟正常人也不會對會計雙方的隱私有什麼興趣,真正糟糕的在於快遞本身受到的損傷。

先米國的快遞那是絕對的暴力運輸的,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規範可言,全都是怎麼輕鬆怎麼來。在具體的物流運輸環節就不多說了,這些普通人也看不到,就是說一個所有普通人都能夠看到的情況,那就是當快遞車好不容易運載著快遞抵達你家門口的時候,這些快遞員絕不會抱著快遞走下來,輕輕放在你的家門口,而是直接從車裡面往你家門口一丟,然後就揚長而去了。

這樣讓人糟心的情況並不是個例,過3o%的快遞都享受著這樣的待遇,哪怕是一些已經在包裝箱上標註了易損勿摔字樣的快遞,如果遇到配送員心情不好的話,那也是直接這麼一丟的。

根據統計,米國過2o%的快遞,都會在物流中受到或多或少的損耗,其中又有2o%左右會被損壞到徹底無法使用的地步。

最經典的故事是有一個米國人在網上購買了一根鐵桿,結果當快遞送到家的時候,這根鐵管居然已經被折彎了,至於究竟是如何折彎的,那就弄不清楚了。

還有人購買了一瓶番茄醬,等番茄醬送到的時候,醬倒還是醬,只是全部流淌在了包裹裡面……那裝番茄醬的玻璃罐已經摔得稀碎了。

最後是快遞的便利性,這點倒是唯一可以表揚的地方,因為大部分米國人住的都是獨棟的屋子,所以快遞只要往家門口一摔就行了,確實是送到了最後1公里。

可至於快遞在放在門口的過程中,是否會被其他人偷走的問題,那就不是快遞員要擔心的問題了,而是你這個城市的民風是不是淳樸的問題了。

喜歡富從盲盒開始請大家收藏富從盲盒開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