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楚後 第282節 (第1/2頁)

加入書籤

朝堂上臣子們有一句慣語。

臣有罪。

“身為朝臣,不諫,不言,不行,還有什麼資格說君王有錯?”

子侄們安靜無聲,若有所思。

這樣啊——

這樣的事發生在很多深宅內院,婦人女子們轉述皇后宴席上所見所聞,家裡的男人們閉門討論商議。

這樣的討論議論雖然不會四散到酒樓茶肆跟人爭執,但卻讓很多人閉口不言。

酒樓茶肆中的憤憤議論依舊,但總覺得像是柴有點溼,燃不起來。

“不管怎麼說,皇后縱容龍衣衛這種行徑,就是惡行——”酒樓中一個男人拍案憤憤。

旁邊有人應和。

有人低頭斟酒不言不語。

有人轉開視線看窗外:“今天天不錯。”

也有人乾脆放下酒杯:“徐三爺,今日我是來談生意的,你要是不想談,咱們就改天再聊,或者讓你大哥來,你繼續忙你的大事。”

憤憤的男人有些氣又有些悶,他在家中本就不討喜,好容易要了一項綢緞生意,不能再拱手讓給大哥。

“你們家大業大,怎能不關心這件事?”他皺眉說,“萬一龍衣衛抄了你們的店鋪家業——”

先前說話的男人笑了笑:“多謝徐三爺,我們徐家遵紀守法不傷天不害理,問心無愧,無所畏懼。”

什麼話,說得好像龍衣衛成了替天行道似的,徐三爺要再說什麼,轉頭看窗外天氣的那個男人忽的喊道:“看,外邊有熱鬧——”

熱鬧,什麼熱鬧?

幾人都看向窗外,聽的喧譁聲從街上傳來。

“快來看啊——荊州給皇后送來了好大一把傘——”

傘?

荊州?

給皇后送?

幾人再坐不住,紛紛站到窗邊向街上看去。

第三十七章 所欲

一開始沒人注意那把傘。

因為舉著傘旳是一隊龍衣衛。

龍衣衛現在在京城的名聲很嚇人,所以看到他們民眾都避開。

然後為首的龍衣衛撐開一把傘。

這把傘也不像傘,布做的,很大,上面的布也不是一整塊,而是一塊一塊縫在一起,如同百衲衣。

這是什麼?避開的民眾忍不住好奇。

“荊州士子叩謝皇后護佑之恩,進獻聞知傘。”龍衣衛大聲喊,解答了民眾沒有問出的問題。

然後舉著傘催馬向城中而去。

荊州?聞知傘?荊州士子為什麼叩謝皇后?問題只回答了一半,比沒回答還誘人,民眾們也顧不得害怕龍衣衛了,紛紛湧來跟上。

“什麼是聞知傘?”

龍衣衛沒有再理會民眾,也沒有大喊大嚷,只是舉著傘不急不慢而行。

不過他們不說話,從城外跟來的民眾開始說話,很顯然這些人在城外已經觀賞過這一幕。

“你們看傘上。”“那一塊布布,都寫著名字。”“這是荊州的讀書人,從自己衣袍上撕下一塊,縫製成傘。”“為了感謝皇后娘娘。”

一句句話在街上傳來,引來更大的喧譁和詢問,為什麼?不是說荊州都被龍衣衛踏平了嗎?官民被抓了很多,破門滅戶的,據說荊州郡守都被打了,上書請辭。

“什麼為什麼!你們糊塗了嗎?因為娘娘破了冤案啊。”

“那是因為讀書人定品評級的冤案,所以讀書人們感謝皇后。”

“那可是個上下官員串通的冤案,嚴密鐵桶一般,如果不是娘娘強行插手,現在被冤的人已經頭落地,這件事也無人知曉了。”

“你們想想,國子祭酒那樣的大人,如果不是皇后,誰能把他從家裡抓走!”

“那些高官們互相勾結,官官相護,只有皇后娘娘才能對付他們!”

“那這樣說,龍衣衛不是作惡啊。”

“那是抓惡人,當然不是作惡。”

“這些龍衣衛是懲奸鋤惡!”

“啊呀,那他們也是英雄好漢。”

既然是英雄好漢,那是不是該歡呼相迎,撒花——但這些龍衣衛,跟先前的兵衛們又不同,他們的衣服,他們陰沉的面容,讓民眾們不敢歡呼,只能小聲議論著目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