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請陛下出兵征伐倭國 (第1/3頁)

加入書籤

蘇澤自然知道紀綱沒什麼家人在世,之所以那麼說也只是為了噁心一下紀綱。

紀綱此人深受朱棣寵信,朱棣為燕王時就十分寵幸紀綱,授忠義衛千戶,即位後升紀綱為錦衣衛指揮使,掌管親軍和主管詔獄,視為心腹。

這狗東西私底下做了不少違法亂紀的勾當,曾矯旨下鹽場取鹽數百萬斤,奪官船運輸,盡入私囊。

構陷富商上百家,奪其資為己有,還曾閹割良家幼童數百人,服侍左右,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

先前蘇澤只是懶得計較,紀綱如此桀驁不馴遲早是個死,只是時間早晚罷了。

可是這給狗東西非要好死不死的撞上來,派人截殺他不說,還敢派人跟蹤蘇么么,這就觸碰到了蘇澤的逆鱗,巴不得現在就弄死紀綱。

還別說,紀綱雖然桀驁不馴,囂張跋扈,可也詭計多端,還善於迎合朱棣,手底下乾淨的很,蘇澤一時半會兒還真拿不出實質性的證據。

雖然一時半會兒他收集不到紀綱違法亂紀的罪證,不能把紀綱給扳倒,可惡心一下紀綱是沒什麼難度的。

別人也許忌憚紀綱的權勢,不敢和紀綱作對,蘇澤可不怕,大不了撕破臉就是了,朱棣總不會因為一條狗就翻臉,何況這條狗還不太老實。

蘇澤其實很少對一個人如此怨恨,紀綱算是頭一份,李正陽這狗東西天天在背地裡罵他,蘇澤也沒當回事,可唯獨對紀綱,蘇澤那是恨不得把紀綱給千刀萬剮了。

哪怕是劉觀,蘇澤對這個永樂朝最大的貪腐頭子那是十分看不順眼的,可即使這樣蘇澤都是光明正大的行動,並未想過私底下動手,由此可見蘇澤有多恨紀綱了。

也就是現在這場合不太合適,不然蘇澤當時就會翻臉,不說當場直接殺了紀綱,起碼也得讓紀綱吃點苦頭。

“陛下駕到!”隨著一聲唱諾,朱棣閃亮登場。

群臣山呼萬歲,朱棣走上御座,永樂十六年最後一次朝會正式開始了。

太監王忠一揮鞭子,尖著嗓子喝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群臣先是安靜了一會兒,隨即有御史站出取出一份奏摺,開始啟奏。

“陛下,江浙有奏摺呈上,近些年倭寇日益猖獗,大明沿海地區久受倭寇匪患之苦,還請陛下定奪。”

朱棣板著臉說道“年後再議,當務之急是以開春北征為重,匪患先放一放。”

說完這句話,朱棣隨即沒好氣的看了一眼下方的蘇澤,這豎子平日裡上朝見不到人影,一來就鬧些么蛾子,都快要過年也不讓朕省心。

倭寇一事早就有之,早不提晚不提,剛好在倭國使臣要進京的時候提,未免也太過巧合了。

不用看他都知道是蘇澤在背後搗鬼,這才剛從他這裡要去了一個接待倭國使臣的差事,這就馬上冒出來一個倭寇之患了。

朱棣話音剛落下,又有人上奏道“陛下,倭寇日益猖獗,不可不察,應當下旨申斥,沿海水軍也應當隨時待命,一旦再有倭寇侵襲我大明海域,我大明水軍當立即出擊扞衛我大明國土,揚我大明軍威!”

這人剛說完,又有人出班道“陛下,倭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自洪武年間便不服我大明,屢次騷擾大明沿海地區,更甚者還斬殺我大明使臣,令人痛心不已,如今更是愈猖獗,若不嚴懲,恐大明國威不存,還請陛下兵倭國,以顯我大明國威!”

“臣附議!”

“臣附議!”

一瞬間,好幾個御史,翰林,還有幾個六部的郎中也紛紛出班附議,群臣譁然。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打了群臣一個措手不及,之前沒人通知他們今日上朝要議這個啊,就連站出來上奏那幾人的上官都一臉懵逼。

臥槽,這馬上大過年的,你們幹嘛呢,過個好年不好嗎?

倭寇一事歷來有之,情況倒也不算太嚴重,只是偶有倭寇肆虐大明沿海地區罷了,規模也不算太大,那些倭寇來去如風,打一槍換個地,就算是想要一網打盡也力有未逮,總不能跨海遠征倭國吧?

三楊更是面面相覷,徹底傻眼了,這也沒人和他們通氣啊,一般來說朝會要議什麼都要事先告知內閣一聲的,避免出了什麼岔子,可這次他們沒收到任何奏摺,壓根不知道這回事。

人群中的蘇澤低著頭裝死,心中臥槽一聲,這尼瑪朱高熾這便宜老丈人夠給力的啊,他只是讓朱高熾讓人把火給拱起來,可沒說要讓陛下兵打倭國啊。

之所以讓人拱火是因為要給倭國使臣點壓力,要讓倭國使臣急一下子,然後他才好出面安撫,佈局倭國。

結果倒好,朱高熾找的這些託常揮了啊,不僅拱火,還要打倭國。

你麻麻的,要不是老子早知道你們是太子的人,老子還真被你們這群狗東西給騙了。

一個個的情真意切,康慨陳詞,好像不打倭國大明就顏面無存了一樣,蘇澤都有些迷湖了,事態已經這麼嚴重了嗎?

14世紀初葉,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

在戰爭中失敗的一些南朝封建主,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歷史上稱之為“倭寇”。

洪武時起,明朝就致力於加強海防,永樂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19年明軍於遼東望海堝全殲來侵之倭,此後海防較為平靜。

在嘉靖以後,日本進入戰國時代,在封建諸侯支援下,日本海盜與中國海盜王直、徐海等勾結一起,在江浙、福建沿海攻掠鄉鎮城邑,明朝東南倭患大起。

明廷多次委派官吏經營海防,但因朝政腐敗而難有成效。

由此可見永樂年間的倭寇之患其實還好,大明如今兵強馬壯,倭國也不太敢招惹大明,就算有倭寇也是小股流竄,根本沒有那麼嚴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