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一百四十二章 朝堂之事 (第1/2頁)

加入書籤

天矇矇亮,空中大雪紛飛,正為五更三刻,此刻京城內的衙內正在花街柳巷之中,經過徹夜不眠的狂歡,正安詳入睡。

而在皇城之中的紫宸殿,已站滿了文武百官,正等待當今大宋天子,宋徽宗趙佶上朝。

所謂祥龍迷鳳閣,瑞氣罩龍城,宋尚火德,故龍袍為硃紅,此刻的宋徽宗身著硃紅色龍袍,身前有兩侍從一手託楊柳,一手扶籃旗開路。

趙佶身居中央,身後還有兩名高大守衛,手持劍戟護佑,在朝臣眼中趙佶邁著龍行虎步前行。

不多時,趙佶便踏上白玉階,緩緩來到龍椅處,優雅轉過身子,面朝群臣徐徐坐下,群臣皆施禮。

趙佶手扶龍椅,另有殿頭官高聲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只見班部叢中,左僕射韓忠彥出班奏曰“目河東地震,軍民損失慘重,望陛下派兵前去賑災濟貧,駐軍隊前去鎮守,以防災民作亂。”

宋徽宗趙佶聽奏,急忙讓翰林學士林修草詔“一面派官前去賑災濟貧,一面又派軍隊前去,預防賊人趁機生事。”

見趙佶處理地震之事後,又有一官員從中出列,上奏道“稟官家今京畿蝗,來勢兇猛,危害甚大,豫州百姓莊稼,遭蝗災所難,顆粒無存,還請官家下旨,平定這蝗災。”

聞言,高坐龍椅的趙佶,頓時臉色大變,昔真宗時京師蝗災所害,歷歷在目,而今又鬧蝗災,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然而這蝗蟲又被稱為神蟲,殺之有違天和,不殺百姓顆粒無收,面露焦急之色的趙佶,左顧右盼,只想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忽然隨意一撇,看見了一人,面色一喜。

在這武官之列,王開赫然在此,身為皇城司頭子的他,有著皇城使的頭銜,這頭銜在宋徽宗趙佶上位時,因重用王開,便重定武官的官階,將皇城使改為武功大夫,於五十二階改為二十六階。

望著身著正六品官服的王開,趙佶出聲問道“不知武功大夫,對此蝗災有何看法?”

群臣聞言,紛紛轉向武官處,在末尾之處的王開頓時被眾人矚目,而王開對此面無表情,手執朝笏施禮道“臣開曰,此事切莫耽擱,唯有儘快以人力平定方可。”

對於趙佶開口,王開知曉他是為何,遂以寥寥幾句廢話,安定了趙佶的心。

聽王開所說,宋徽宗趙佶也放下心來,王開身為道教之人,既然說了以人力平定,就無需擔憂殺戮神蟲,違逆天和。

遂神色回覆平靜,朝翰林學士林修手詔“一方面專門滅蝗災的官員,前去剿滅蝗蟲,一方面又讓官員前去計算百姓的損失,讓朝廷記錄在內後,以稅抵損失。”

連連上奏的兩件事情,都是如此麻煩,這讓宋徽宗也心有餘悸,擺手對群臣說道“卿等還有何要事?”

聽聞徽宗之言,又一文臣從文官走出班,手持朝笏奏曰“江、淮、兩浙、湖南、福建旱,還望官家下旨賑災。”

望著這出列的官員,宋徽宗趙佶眼眸閃爍如湖面的波紋,隨後又對翰林學士下詔“派人前去賑災濟貧,調查百姓損失,切莫讓賊人趁機作亂,挾持這災民造反。”

宋朝的招安政策,讓百姓的造反成本下降了許多,以至於活不下去的,就打算走造反路線,打出點聲勢,就等著朝廷許官職厚祿,若是不聽,那就再剿滅,這也是宋朝造反層出不窮的原因。

少頃,解決一系列事物後,時間已過六更天,群臣袖子內縫合著口袋,若是餓了,便可從中偷拿棗類等乾果填腹,而趙佶端坐於龍椅之上,群臣矚目,便無法做出這種事。

感受著腹中飢渴難耐,宋徽宗點頭示意,一旁緊盯著的殿頭官,心中有數,對群臣高呼“有事上奏,無事捲簾退朝。”

群臣無聲,殿頭官正打算出聲退朝時,忽然又有一文臣出列,高聲說道“臣有奏。”

聽此,宋徽宗眉頭緊皺,緊盯那出列之人,乃是參知政事辛博,出聲問道“卿有何事上奏?”

這辛博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荼炭,日不聊生,以臣愚意,要平這災禍,可宣道教眾仙師,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奏聞上帝,可保民間安定,祛除災禍。”

望著此上奏之人,趙佶准許,朝翰林學士林修下詔“宴請眾位仙師,奏聞上帝,祛除災禍,為百姓求的安康。”

身居武官末尾的王開,聽此微微皺起了好看的眉頭,眼眸露出厭色,卻無奈唯有噤聲。

詔書成,徽宗開口說道“諸卿今日早朝就此,退朝..”

就在宋徽宗要起身時,又有一人出列,開口說道“稟官家,臣有要事上奏。”

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斷退朝,宋徽宗心中邪火高漲,卻有祖訓在此,無法強行離朝,唯有出聲道“又有何要事!”

見徽宗此刻連卿也不說,列臣知曉他心情極差,各個斂容噤聲,不敢出聲響,唯有看著那出列文官,上奏何事。

“稟官家,臣要彈劾當朝右僕射曾布。”這人出聲道。

“要彈劾曾僕射,所謂何事?”趙佶不耐煩的說道,此刻他飢腸轆轆,只想退朝回後宮用餐,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攔下,又能火,還要笑臉相迎。

“臣彈劾曾布,他縱孫在鬧市騎馬賓士,以至於貨郎躲避,遭踐踏受傷。”這人正色說道。

昨夜就知曉此事的趙佶,此刻又聽到此事,並未有其他表情,朝文臣行列位之一的曾布,出聲問道“曾僕射,可確有其事?”

待在文臣位的曾布,聽聞宋徽宗問,戰戰慄慄的回道“稟官家,確有其事,此為臣管教不利,懇求官家責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