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15章

加入書籤

“婉兒,我博贏了沒?”宋玉岔開了話題,不想再想令人煩心的事。

“嗯。”上官婉兒展顏一笑,悄悄抬手指向李顯的腰際,果然是掛了一個香囊。

“婉兒,那你答應我的,你得記住了。”那幾個兄長各個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也是宮裡女孩子所向往欣羨的物件,饒是知道婉兒是不可能跟他們有什麼的,宋玉仍是放心不下,誰知道會不會因為自己的重生,有些事又不一樣了?

“記住了,都記在心裡呢。”上官婉兒見她三番兩次的著緊這事,忍俊不禁的清啐她一口,拉著她入殿上課。

唐宮規矩不嚴,非祭典大慶排班座位也不甚講究,除了李賢必須得坐在左披了明黃色帳緞的太子位上外,其他的人都各自隨坐。李旦和李顯不約而同的將右側靠前的位置讓給宋玉和婉兒。

“那個怎麼空著?”宋玉看了看前面李賢旁空著的位置,和上官婉兒同樣疑惑。

“那是大哥以前的位置,想留著做個念想。”李顯搶著答道,又替兩人把筆墨陳好,一雙眼睛直停留在上官婉兒身上。

“顯哥哥,韋姐姐呢?我一早就沒瞧見她,是不是去你那裡了?”見他大獻殷勤,那眼神雖不是色眯眯的,甚至還帶了欣賞和傾慕,但男人這樣瞧女人,只能說明李顯是看上了婉兒。宋玉不鹹不淡的,輕巧的問著。

李顯手上捏著的毛筆差點掉下來,忙將它掛好,乾咳道“嘿,么娘胡說啥呢?”

宋玉暗罵他吃著鍋裡的還瞅著碗裡的,不懷好意的說道“我可沒瞎說,不信你問婉兒,今晨就沒見著她,一準是去你那裡了。”

上官婉兒忍俊不住的提袖嬌笑,把李顯和李旦都看得呆住,後者見她只是笑著並未搭話,猜到她是不擅說謊,幫腔道“三哥,這就是你的不對了,太平才回宮來,芳兒忙也忙不過來,你還纏著人不放。”

李顯暗戳戳的捅了他一記,嫌他多嘴,慌慌張張的推搡著他回座位去。

這下連宋玉也頗覺好玩,心情舒暢了不少。看來旦哥哥是打小就很護著太平,而韋氏和李顯現在恐怕已到了如膠似漆的地步,就差了武則天的一紙賜婚。

高官子弟在他們說話的檔66續續進來,只拜了太傅和太子,與李旦等人見了禮便各歸其位。對太平公主的歸來和她的侍讀紛紛驚訝,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片刻,瞭解到了公主侍讀的身份,均其感愕然。

宋玉覺他們神色不一,在欣賞婉兒的同時,大多露出凝重之色。想來想去,也沒想出個所以然,為何婉兒的到來,讓他們,甚至是李賢都有感緊張?

“文公元年,楚世子商臣弒君,以宮甲圍成王,王見大勢已去,請食熊蹯而死,竟不準,成王自縊而亡!”郭太傅年邁蒼老的聲音在大殿中迴盪,念著左傳中的楚世子羋商臣弒君故事。

“商臣既弒其父,遂以暴疾訃於諸侯,自立為王,是為穆王,加潘崇之爵為太師,使掌環列之尹,復以為太子之室賜之。令尹鬥般等,皆知成王被弒,無人敢言。商公斗宜申聞成王之變,託言奔喪,因來郢都,與大夫仲歸謀弒穆王,事露,穆王使司馬鬥越椒擒宜申仲歸殺之。巫者範矞似言‘楚成王與子玉、子西三人,俱不得其死。’至是,其言果驗矣。”

上官婉兒隨著郭太傅的誦讀聲心底默默地念著這些早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段子,時不時拿眼睛盯著宋玉,見她聽得似乎也很認真,不由暗感寬心。

宋玉不得不認真,雖說她曾奮攻讀過武德律,對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多少有點理解力,但郭太傅說的實在太長太快,又沒有書看,只能一邊凝神細聽一邊在腦子裡過濾翻譯,聽不了片刻,便覺得腦細胞耗費了不少。

“太平?要不要婉兒幫你寫下來?”上官婉兒見她緊蹙眉頭的模樣,善解人意地柔聲說道。

宋玉得她如此理解關心,眉頭舒展,笑著搖頭道“多聽聽便能懂了。”

“你可多看一些此類書籍,讀得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上官婉兒低聲指點,書面語和口語是有很大不同,最初自己也是這般過來的。

突然前方傳來長長地嘆息聲,只見李旦掩書嘆道“這種事做臣子的都不忍聽聞,而經典之書是聖人拿來訓示後人的,為什麼要記載這種事?”

郭太傅來到他的桌前,笑道“孔子作《春秋》是為了要褒貶善惡,用以勸世或告誡,因此記下商臣的惡行,讓千年以後的人都知道有這樣一件事。”

李旦連連搖頭,站起來道“不是不能讓這種事流傳,而是我不忍知道有這樣的事,弒君滅父,怎堪父子手足?請讓我改讀別的書吧。”

郭太傅一愣,隨即整理官袍向他拜道“‘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殿下資質敏睿,竟然不忍聽聞這些不好的凶事,臣聽說要安定上位、治理人民,莫過於精通於禮。不懂禮則無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之位,所以先王重視此道。孔子也說‘不學禮,無以立。’那麼請殿下就停止讀《春秋》,改讀《禮記》吧。”

宋玉和上官婉兒看了看李旦,又看了看郭太傅,都在心裡思索著他們的話。

李顯撓著頭問道“是否我們也學《禮記》呢?”一時引來眾人的笑聲,令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哪裡說錯了話。

宋玉同婉兒相視一眼,齊齊一樂。

郭太傅尚未回答,李旦轉身道“只是我不忍聽見,你們旦學無妨。”

李賢忽然起身道“我覺得不然,《左傳》有言,不幾年,穆王遣兵四出,先滅江,次滅六,滅蓼,又用兵陳鄭。商臣弒君雖為不齒,卻兵威四方,內除鬥宜西、仲歸,外掃諸國,單就滅江一事而言,商臣深諳用兵之道,處事機智果斷,厥貉之會和“田孟諸”,是楚國城濮敗北後霸業復盛的跡象。我以為,商臣弒君殺弟不孝,卻利於對楚國的展,商臣是位明君。”

上官婉兒一怔,露出深思的表情,暗覺太子實在鋒芒,這番話透露出來他暗含的雄心壯志和看待宮廷爭鬥的態度。

宋玉緊緊盯著李賢,感覺得到他在說此番話時的盛氣凌人姿態,這是一個大唐太子應該具備的氣魄,但她就是不喜歡,她喜歡李旦言語中渴求的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對此並不贊同李賢的話。

“婉兒,你覺得他們誰對?”

“你以為呢?”上官婉兒聞言,遲疑著反問道。

宋玉知她委實難以斷言,正待支援李旦,便聽李旦又道“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子又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孝乃百善之,行為處事之尊,孝道即是人道,君主若無孝,豈非無道?”

“恩,我覺得旦哥哥說得對。”宋玉在旁低聲說道。

“唔……”上官婉兒並未表示贊同,也未表示反對,似乎在暗自思索著什麼。這話可看出李旦是個重孝道的人,上官婉兒想他一定很愛天皇天后,還有他的兄弟姐妹們。

“四弟此言差已,昔日太宗皇帝兄弟相爭,為求自保不得已才生了玄武門之變,難道太宗皇帝是無道之君嗎?若不是因為隱太子的咄咄相逼,至乎要了太宗皇帝的性命,太宗皇帝定然不會捨得兄弟之情。太宗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打造了一個堅強的帝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可是歷朝歷代的皇帝都無法比擬的。故此,我以為孝道與王道,都是人道,身為臣子必先以君王為先,以父母為後。身為君主,必先以匡扶社稷,萬民福祉為先,父慈子孝,不過是君主之道中的點綴,您說呢太傅?”李賢侃侃而談,大家都凝注著這個器宇軒昂的太子,紛紛露出思索的神情。

宋玉暗自撇了撇嘴,滿不在乎的輕哼一聲,上官婉兒聽到,看了她一眼,輕聲說道“太平,太子監國一年有餘,他說的是君王之道,而非旦哥哥所言的為臣子之道,不一樣的。”

宋玉轉目向她,眼眸微抬,很快領悟到她話裡的意思,“旦哥哥若做了君王定是天下蒼生的幸福。”不過她又在心裡嘆氣,這宮中並非單單隻有愛就夠了,長青翠綠的大樹難保不是用鮮血澆灌長大。

聽著她略帶賭氣的話,上官婉兒抿嘴一笑,卻在心裡面認為大唐帝國需要李賢這樣蓬勃積極的皇帝,至於原因她自不會解釋給太平聽,想必即便說了她也不甚瞭解。

郭太傅含笑捋了捋鬍鬚,點頭道“太子說的不錯,身為臣子必先以君王為先,如今聖上立賢為太子,你等現在以至於將來都會是他的臣子。你們都是宮裡的孩子,知道長大意味著什麼嗎?身為皇家之子,長大意味著你們的手中會漸漸擁有皇帝賜予你們的土地,你們要用這土地輔佐你們的兄長,保護他這身明黃不會被外面的紅衣替代,讓他穩坐於泰山之巔,成為一位仁德的君王!”

看著他從太子位走到殿門口,聽著他抑揚頓挫的聲音教導著這些剛剛長大的孩子,宋玉也不由自主的思考著王道的意思和長大的含義。前一世的失敗,也許正是因為自己並沒有全面理解這古代宮廷權力爭鬥的真諦,這一世,再也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那些穿越中國古代宮廷的小說都特麼是騙人的!……現實的殘酷,遠比書上華麗辭藻去修飾的宮廷愛情、狗血爭鬥更蒼白無力。

宋玉隱隱意識到,自己得一步一個腳印的把它走出來,踩著所有將來可能生的一切,這裡面,或許包括了李賢的被廢,李顯的流放,只有透過見證這些殘酷的鬥爭,做一個忠實的旁觀者去看透,或許就能去徹底的瞭解這座大明宮。

“太傅教導的是,二哥,是小弟失言。”李旦懇切的向李賢行禮。李賢趕緊扶住他道“自家兄弟,這又何必,況且你講的也不無道理。”

喜歡宋玉婉唐(第二部)請大家收藏宋玉婉唐(第二部)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