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他们就回他们二房的院子吃早饭。
&esp;&esp;早饭后,郭厚夫妇、郭信平、郭信薇跑去他们的小灶房观看如何烤蛋黄酥。
&esp;&esp;很快,他们闻到了蛋黄酥刚出炉时的甜香,之前没闻过,不觉得有什么,现在闻到了,他们顿时觉得从前吃过的蛋黄酥不香了。
&esp;&esp;没法比。
&esp;&esp;真没法比。
&esp;&esp;郭员外也有些意外,虽然不饿,但还是一口气吃掉了三个。
&esp;&esp;第一日售卖,周康宁、郭信恳只做了五十个蛋黄酥。
&esp;&esp;自家吃掉二十个,余下三十个拿去茶馆售卖。
&esp;&esp;他们到茶馆时,秦劲正要收摊。
&esp;&esp;秦劲就过去看了看他们的小摊子。
&esp;&esp;还给伙计传授了几句吆喝词。
&esp;&esp;之后他就推上小推车回家。
&esp;&esp;周康宁、郭信恳没有搞试吃。
&esp;&esp;定价也高,一个二两重的蛋黄酥就要十文——其实,真论成本的话,不算高。
&esp;&esp;虽然炒豆沙需要加猪油、蔗糖,可一斤红豆就能做三斤豆沙。
&esp;&esp;咸蛋黄也不算贵。
&esp;&esp;但这是郭家少奶奶亲手做的!
&esp;&esp;而且,过程复杂!
&esp;&esp;因此郭信恳大手一挥,将价格定为十文。
&esp;&esp;这个价格,一般人家真舍不得买。
&esp;&esp;但架不住茶馆客流量大。
&esp;&esp;虽说《郭记茶馆笔记续》的热度已经下降,但地府三篇情节好,说书先生也讲的绘声绘色。
&esp;&esp;而且,此时已经有外地的商旅入了东阳县。
&esp;&esp;因此,茶馆日日都是爆满状态。
&esp;&esp;每日来来往往那么多客人,消化三十个蛋黄酥,轻而易举。
&esp;&esp;一个月后,待天气热起来,蛋黄酥的日销量已经固定到了五十个。
&esp;&esp;这个数量,周康宁不至于累,每日也能全部卖完。
&esp;&esp;利润也还行,一个能挣六文,五十个就是三百文。
&esp;&esp;与秦劲五五分之后,一日也能有一百五十文的进账。
&esp;&esp;一个月就是四两五钱。
&esp;&esp;再加上抽空还能编个手绳,总体而言,月入五两问题不大。
&esp;&esp;周康宁、郭信恳都很高兴。
&esp;&esp;嘿嘿,五两!
&esp;&esp;足以裹得住他们日常的花销了。
&esp;&esp;他们的月钱,能全部攒下来!
&esp;&esp;秦劲、叶妙也很高兴,他们夫夫每个月多了四两五钱的进账,压力大减。
&esp;&esp;双赢!
&esp;&esp;秦劲家从今年开始,家里开销着实大了些。
&esp;&esp;给周立、赵丰的孝敬银子涨到了每月一两,两人就是二两。
&esp;&esp;李娇的工钱是每月四百五十文。
&esp;&esp;吕夫郎、石车夫虽是下人,但秦劲不是黑心老财主,因此每个月也给他们发工钱,一个月五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