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俺家,日子虽然不富裕,还没到要借钱的地步。但是官老爷强迫我们借…家里好不容易有点余粮,都拿去还债了…饥荒一来,根本顶不住!”
皮肤黝黑的汉子看了眼妻儿,哭得伤伤心心。而和他一样的家庭还有无数,纷纷落泪。
他们哭天抢地,捶地高呼:“废改革,除变法,还百姓一个公道!”
抵触之心,可见一斑。
这府尹也相当害怕,光是天灾也就算了,竟还牵涉人祸,而且还是由改革引出来的事情!
他寻思着,问题有些严重啊,这不是光明正大打皇上脸吗?
于是赶紧回去把此事写下来,连夜送进宫。
景珏自己早有预感,本次灾荒情况如此严重,也许和改革脱不了干系,但当他真的看到别人呈上来的折子,还是免不了颓然低落。
他面色铁青,僵坐在堂上,半天不发一言。
徐碧琛不便多说,沏了壶热茶,站在他身侧,轻轻为他捏肩。
良久,皇帝淡淡地说:“琛儿,朕错了。”
他错在明明不食人间烟火,不了解民间实情,还一厢情愿地推行变法。
倘若他对百姓的情况再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关注,也许事情都不会发展成这样。
想当然地推行改革,天天沉浸在歌舞升平、大燕崛起的美梦中,却对民间日益严重的灾情一无所知。
错在识人不清,选拔了这么多庸官恶官出来,不仅没有帮助百姓改善生活,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徐碧琛摸摸他因情绪起伏而发烫的脸颊,没有接话,只是静静陪在皇帝身边。
他自己心中愧疚自责,旁人说再多开导的话都无济于事。再说,这事儿皇上的确有错,不需要为他开脱。
事情总会过去,把情绪宣泄完,他仍是大燕至高无上的帝王。能站在顶峰俯视天下的,唯他一人耳。若不从这件事里吸取教训,好好反思,他又如何能担当天下大任?
苦难磨心智,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都要历经坎坷,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世无错。
也许经过了此事的洗礼,皇上的政治远见与政治眼光,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用担忧,不用畏惧,只用鼓起勇气陪着他度过难关。
风雨交加,更是患难见真情的时候。
她要借此机会让他更加依赖她,离不开她。
温柔是把剔骨刀,不知不觉间,侵蚀骨肉,入他心房。
两日之后,北粮运达。
皇帝命户部尚书即日启程前往灾区,总理各方赈济一事。
燕君雷霆手段,重启锦衣卫残部,肃查州官迫民的情况,贬十六人,流放二十三人,将地方官大换血,全部委任支持变法的扶农派上任。
又一日,帝下《变法罪己诏》,向天下直言过失。
在起义迭起之前,及时止损,新置监察扶农内司,专理扶民钱发放之事。又为广惠、常平两仓设粮食储存的最低数额,以防再次出现遇灾无粮可放的窘况。
身为如今的六宫之首,琛贵妃怜悯百姓,携宫中四品以上宫妃出宫拜佛,以求上天保佑,施恩降雨。
她们出宫那日,乌云聚拢,雷声轰鸣,刚刚抵达灵恩寺,只听轰的一声——
狂风骤雨,顷刻而至!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各位天使一直陪我,给了懒惰的我很多更新动力~嗷呜!本次变法是以王安石变法为蓝本,作了些改动,请勿较真~
拜佛
大雨倾盆,阴云罩顶,放眼望去,于云层之间,一道紫色闪电划破苍穹,似要将灰暗穹顶撕出个裂口。
雨滴如箭,密密麻麻,来势汹汹。
在队伍最末尾的僖嫔被雨砸在头顶,‘哎呦’惨叫一声,宫女急忙护住主子跑到屋檐底下躲雨。
琛贵妃身旁的宫人一听到雷声,下意识便把大伞撑开,是以她丝毫未受暴雨影响。彤云、桃月一左一右拥住她,往佛殿里面去。
徐碧琛脚步匆匆,忍不住回头,看到整个世界瞬间被雨雾笼罩,空气中的炎热也逐渐退去,那些细如牛毛的雨丝落至世间,泽被万物,洗去浮于植物表面的尘埃,还它们本来的青翠。
一月未见雨了,这是甘霖。
她深深呼吸一口,感觉湿润的空气盈鼻,有雨的潮湿和植物的清香。
有雨,百姓就不至于被逼上绝路,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是否也是风波结束的预兆?
“娘娘,咱们进去吧?”彤云见其他妃嫔全部到了檐下躲雨,模样狼狈,怕她们抱怨,小声提醒主子。
她的思绪被宫女从雨幕中拉回来,温和浅笑,侧过身子对几个妃嫔说:“虽然不用我们再求雨,但既然已经到了这儿,各位姐妹还是进去为受灾百姓祈个福吧,反正雨势这么大,咱们也走不了。”
她现在是一万又一人之上,零人之下,连皇上都要听她支使,其他妃子哪儿敢得罪?哪怕有些人心里不情愿,还是只能乖乖待在这儿。
众人纷纷附和,说:“贵妃娘娘心善爱民,妾身们也愿意贡献绵薄之力,当然不会在此时离开。”
徐碧琛欣喜道:“心诚则灵,辛苦诸位了。”
客套话总算说完,谅她们也不敢走。
看着僖嫔因绣花鞋上沾满黄泥,嫌弃、恶心却隐忍不发的表情,她以袖掩面,悄悄弯唇。
景珏小时候被一个道长说命有三劫,再加上他父皇晚年沉迷求仙问药,所以很不待见道家。他继位后推崇佛教,如今佛寺林立,这灵恩寺就是其中之一。
屋脊六兽,筒瓦红墙,首进三门,见天王殿。钟楼、鼓楼立于两侧,极力将大殿的宏伟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