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七十六章 我是都統聽我的 (第1/2頁)

加入書籤

王五沒想到四川方面不僅答應借路,還願意出一支“志願軍”協同明軍作戰。

簡直就是意外之喜。

帶領這支“自願軍”竟然就是那個被康熙拉到燕京活剮三天,卻是一聲不吭的馬寶。

這讓王五更是驚喜交加。

無它,馬寶堪稱西營第一悍將,也堪稱吳營第一悍將!

歷史上,清軍入關打了三場決定性的敗仗。

第一役便是與明晉王李定國的衡寶之戰;

第二役便是與明延平王鄭森的廈門之戰;

第三役便是與吳軍大將馬寶的永興之戰。

永興之戰是這三役八旗損失最大的,不僅被馬寶殲滅一萬多八旗兵,斬殺的都統、副都統更是多達數十。

也就是其所取得的戰果不弱於王五在黃龍山取得的大捷。

堪稱自有遼事以來漢族軍隊與滿清八旗正面作戰的最大勝利,也是會戰級別的重大勝利,直接為吳軍大舉北進奠定基礎。

所以馬寶不僅是永興之戰的漢軍主將,也是衡寶之戰的參與者。

便是兩個“大滿貫”都有他一份。

如果不是吳三桂陡死,迫使馬寶不得不焚營撤軍,吳軍就不會喪失戰略主動,從而步步受制最終覆亡。

縱觀馬寶一生,是將反抗滿洲韃子刻在骨子裡的。

也就是說根本不用擔心此人有反覆心思。

不過馬寶對吳氏家族過於愚忠,以致放棄戰略要地四川領軍回援昆明,終至敗亡被擒。

當然,這是後話。

眼下歷史在王五的作用下已然生改變,不僅利用穆裡瑪兵敗成功擴大戰果取得“聯鰲抗清”開啟和談的效果,也利用吳系諸將的反意取得“聯吳抗清”制衡清軍的機會。

只要能打疼陝西清軍,本應滅亡的明軍就有儲存以待將來的機會,說難聽點繼續苟延殘喘也可以。

不管是什麼,都得打疼陝西方面!

如此一來,悍將馬寶的助戰自是讓王五欣喜若狂,因為他的確兵力不足。

想要從四川綠營防線穿過偷襲陝西綠營後路,並且取得重創陝西綠營的效果,至少需要四到五千人馬。

而王五能夠調動的只有一千多人,也就是其從武昌、荊州帶來的騎兵。

這點兵力取得一兩場奇襲勝利是可以的,但對上大股陝西清軍也是相當吃力,故而需要正面戰場三位老帥能夠拼盡全力牽制攻入茅麓山北線的陝西綠營主力。

從而讓王五這支敵後偏師能不斷擴大戰果,最終迫使陝西清軍主力解圍撤退。

沒了北線壓力,穆裡瑪也好,張長庚也好,憑什麼讓明軍全體剃?

不服,再打就是。

現在有了馬寶的三千精兵助戰,即便三位老帥不能在第一時間予以配合,王五覺得也可以將陝西提督王一正的菊花捅爆。

畢竟,王一正做夢也想不到敵人會從友軍防線迂迴到他屁股後面。

近五千披甲精兵夠他喝一壺的了。

“將軍高義!”

出於對抗清前輩的敬重,王五自持下禮,心中也有拉攏這員悍將的心思。

縱是今日不能為他所用,將來未必不能。

畢竟,吳三桂死的早。

吳三桂死後,吳軍集團猶在並又堅持了幾年,所以同馬寶一樣的吳軍悍將有很多,這些未必不能在將來為他所用。

未想馬寶卻揮手道:“我非助你明室,實為平西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