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一百章 虎帥! (第1/2頁)

加入書籤

清晨的茅麓山,空氣十分清新。

睡得正香的王五是被雞鳴聲驚醒的。

當時他還好一陣恍惚。

因為來到這個時代以來,他是第一次聽到公雞報曉。

穿好衣服推門而出,眼前就是一片世外桃源景象。

遠處有農夫正在地裡幹活,近處有婦人帶著孩子在水溪邊洗衣。

寨中嫋嫋升起的炊煙讓王五甚至產生錯覺。

他不是在絕境中苦苦為衣冠掙扎,而是帶著對詩與歌的嚮往在這風景優美之地無病自吟。

同之前以為的不同,虎帥李來亨經營的茅麓山根據地竟然糧食能夠自足!

據李部總兵應炤說,他隨虎帥在此經營十多年期間,不斷命人招集流亡,又讓軍士燒荒開墾茅麓山所有能耕之地,並嚴禁士兵侵犯山區百姓。

種種努力之下,使得明軍的糧食能夠自足,從而不必與山中百姓爭食。

李來亨還鼓勵士兵與百姓通婚,不僅娶百姓女,明軍的女子也嫁於百姓為妻。

結果就是軍民一體。

出則勤王滅虜,入則課農練兵!

應炤說前幾年,他們甚至還能和外圍那些膽大的商販貿易,從而獲得明軍急缺的各種物資。

只這兩年由於清軍重兵圍剿,且搞了條多達數陣的排樁防線使得商販根本無法接近茅麓山,附近一百里的百姓也全被清軍強行遷走,這才斷了明軍與外界的聯絡。

也讓明軍除了糧食再也無法獲得其它物資補充。

尤其是原來被明軍佔據的產鹽地6續被清軍佔領後,缺鹽這一問題就變得嚴重起來。

缺鹽讓明軍普遍無力,小孩子育更是不良。

進一步導致明軍戰鬥力下降。

這讓王五想到了清廷對付鄭家的“禁海遷界”法。

就是限沿海漢人三天內搬家,三天一至未走者立以通敵罪殺之。

三天時間,距離遠的人根本來不及知道訊息,距離近的人就算知道訊息也沒法做到三天內就舉家遷移。

結果就是三天時間一到,清軍立即殺到,不論男女老少只要還留在家裡的盡數屠戮。

哪怕孩子都不例外。

從江浙到廣東福建,沿海數千裡肥沃的土壤全部變成了荒野蓬蒿!

也全部都是無人區!

死難者多達數百萬之眾!

“令下即日,挈妻負子載道路,處其居室,放火焚燒,片石不留。民死過半,枕藉道塗。即一二能至內地者,俱無儋石之糧,餓殍已在目前。”

現在看來,清廷在沿海地帶搞的禁海遷界,很有可能就是針對茅麓山封鎖的翻版。

而這個辦法的確惡毒。

臺灣的明軍還能依賴臺灣自立,方圓不到兩百里的茅麓山又如何能一直撐下去。

王五昨天去探望受傷老帥時,對方便告訴他虎帥手下軍民最多三萬,能戰軍士大概只有七八千人。

加上從西線衝過來的將士,明軍總數也不過萬人左右。

因此雖然暫時可以茅麓山喘息,也能堅持一段時間,但要打破困局還是要突出去才行。

郝帥的意見無疑和王五想的一致。

以前夔東明軍之所以沒能及時突圍,是因為各家自掃門前雪,各有各的體系,很難攏到一塊,以致喪失突圍機會被清軍重重圍困。

現在明軍雖實力大損,僅剩茅麓山這最後的根據地以及萬人左右的兵馬。

但不管是凝聚力還是號令,卻是空前強大。

甚至可以說從未有過的團結。

那麼,突圍一事自然而然被郝帥提上議程。

有了兩破排樁防線的經驗,郝帥相信只要上下一心,一定能突出去。

突出去後去哪,這位當年李自成的大旗手也給出了意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