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四十三章 我強則你好 (第1/2頁)

加入書籤

王五出來後,田文見張天放正帶人忙著收治傷員,便悄悄過來詢問隊長同那韃子的翻譯官在屋內談了什麼。

之所以揹著張天放,自是因為張天放並非王五嫡系。

雖說都是寧死不降清的好漢,有些事情真不好當著人家面說。

“勸我降清。”

王五沒有隱瞞,將那曹家包衣奴與他所說原封不動告訴了田文。

“吳三桂會反?!”

田文叫這驚人的資訊嚇了一跳,進而面有喜色道:“若此人所言成真,那真是天不絕我大明啊!”

“未必!”

王五卻潑了田文一頭冷水,看著這個內心對抗清事業有所動搖,準備有朝一日能夠突圍的話就回鄉種地的“秀才”道:“你以為吳三桂真起兵的話,他會復明?”

田文愣住,十分不解道:“吳三桂起兵若不打復明旗號,如何能得天下人心?”

“人心?”

王五搖了搖頭,微嘆一聲:“這天下若真有人心,又豈會叫那韃子佔了中國。”

頓了頓,冷笑一聲,“永曆帝是吳三桂帶兵去緬甸抓回並勒死的,一個弒君之人有什麼資格再以明室為旗號招攬人心!又有多少人信他?反正,我是不信的。”

這話讓田文一時不知如何反應,半響嘀咕一句:“若不打復明旗號,他吳三桂以何名義起兵反清?”

“自古,兵強馬壯者為天子。”

王五的意思很直白,只要兵馬夠多,吳三桂壓根不必扛什麼復明大旗,僅以自身實力便能同清廷一決高下。

滿清的核心軍事力量滿八旗兵力,如今都沒吳三桂麾下兵馬多!

事實也是如此,吳三桂最終的選擇就是自立為大周昭武皇帝。

以周抗清,而非以明抗清。

若非老小子突然染病去逝,鹿死誰手真就不可知。

要知道,吳周立國之時,吳軍在軍事上是穩壓清軍的,並6續取得幾次決定性戰役的勝利,且正在準備渡江北伐。

嚇的康麻子都要買票回老家了。

真就是被六十幾歲的老吳按在身下摩擦了好幾年,生不如死。

吳的部下更是人材輩出,若非失敗,史書中必然是將星璀璨!

那些追隨吳三桂反清的將領,又哪一個是為了復明的?

所以,復不復明於抗清大業真是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兵強馬壯!

王五隻恨自己不是吳三桂,否則這會就起兵殺向北京了。

田文忽然想到什麼,不由疑惑看向王五:“隊長莫非受了那包衣的影響有意降清,待那吳三桂起兵再舉義旗?可萬一吳三桂真是忠心韃子的狗,任憑韃子如何猜忌他都不起兵呢?”

王五未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反而問田文:“不管吳三桂起不起兵,若我決心先降清的話,你認為有多少人會跟隨我?”

“這...”

田文有些為難,皺了皺眉實話實說道:“弟兄們之所以願意跟著隊長走到底,無非是隊長所言好男兒不降清,否則對不住下面的兩個卵子...可隊長突然要帶大家降了韃子,我怕一多半弟兄不願跟隊長走。”

王五聽後沉默。

這正是他所憂慮的。

誠如九年後有“三藩之亂”這個天賜良機等著他,前提卻是他得有一支信得過的兵馬。

不求人多,但求忠心可靠,願意隨他繼續同清廷幹到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