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第五章 我們投虎帥 (第1/2頁)

加入書籤

感謝澳州華人新貴公子2o11心念故土,給予本書盟主支援,三克油韋爾嗎吃!

朱三、萬四的思想做通後,王五沒有耽擱立時把手底下的軍官叫到了自己屋中。

作為營官的他不可能同每一個士兵交心談話,因此同樣也只能將思想工作派給下面的人。

由於夔東地區的明軍來源複雜,有順軍出身,有明軍出身,有團練出身,有地主武裝,所以明軍各部並沒有統一編制,也沒有統一號令,只各部共推劉體純主持軍務,將各家兵馬劃分為十六營。

若有戰事,則各家聽從劉體純指揮共同出兵。

若無戰事,則邊務農邊練兵。

平日各家歸各家,相互之間不過問。

劉體純本部沿用的是從前老順軍的兵制,田守一這邊因為是明荊州衛世襲軍官出身,所以其部隊編制用的是舊明軍隊的衛所制。

具體到王五指揮的親兵營,最下面的基層軍官是小旗,管十個人小旗上面是總旗,管五十人總旗上面是百戶,管百來人。

王五作為親兵營領隊,頂多就是個試千戶。

實際上他卻是掛著荊州參將銜的,而參將至少是個上校旅長級別。

可現實中,王五手下就三百來號人,最多是個少校營長。

造成官位和職務不對等的原因,自是明清雙方在官職爵位上的濫封。

明朝這邊掛印多如牛毛,清朝那邊記名也是滿地走。

大哥不說二哥。

三個百戶,六個總旗很快就到了。

這九人是親兵營的中級領導班子,也就是王五手下這支兵馬的主心骨。

朱三是王五的掌旗,相當於傳令官,手裡帶著十名傳令兵。

萬四則是王五的直屬親兵隊長,也帶十人。

這2o人屬於王五自己的直屬人馬,全營官兵總數324人。

三個百戶分別是32歲的田文,31歲的郭魁、28歲的趙進忠。

其中田文是荊州人,永曆六年從家鄉主動投奔田守一參加抗清活動,其少時在家鄉讀過幾年私塾,自稱有秀才功名,實際上只是個童生。

郭魁是湖南湘潭人,永曆二年清軍攻入湘潭對城中居民進行了大屠殺,郭魁因在外鄉親戚家躲過一劫,但全家包括年幼的弟弟妹妹皆被清軍所殺。至此便參加抗清義師,後輾轉投入田守一部。

趙進忠則是巫山本地人,原是個打獵的,因為箭射得好被田守一強行拉了壯丁,幾年下來倒也幹到了百戶。

其餘六名總旗有兩人也是荊州的,另有三人來自襄陽。

還有一個是王五在孩兒營的同伴,比王五小三歲,今年才十九。

也沒名字,被人叫作狗剩。

“狗剩”,聽起來像是狗吃剩下的東西,有歧視的意思。

實際上這年頭窮人家給小孩取乳名多用狗剩二字,因為窮人認為給小孩取個低俗、爛賤的名字好養活,經得起摔打,經得起病痛。

六個總旗中,狗剩跟王五最親,可能是因為在孩兒營時王五常帶他一起玩的緣故。

一幫人參軍經歷各不相同,也各有不同的人生。

現在,卻是共同面對一個艱難的選擇。

在將對朱三和萬四所說同九人重複了一遍後,王五並沒有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九人必須服從命令,而是讓九人自己選。

願意的就願意,不願意的明日天亮走人便是。

他不是鎖彥龍,幹不出強迫手下同他一起投降的事。

“唉!”

秀才田文最先嘆了口氣,也似是對今日之事早有預料,苦笑一聲後說道:“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今時今日,局面已非我等堅持就能改觀,既然上面決定了,我也沒什麼好說的,大不了回老家種地就是。”

本地獵戶出身的趙進忠微嗯一聲,什麼也沒說。

最終結果,同清軍有滅門之恨的百戶郭魁以及總旗餘柱、宋安選擇同清軍戰鬥到底,誓死不降。

王五理解並尊重三人的選擇,問三人打算去哪。

郭魁沒有多想便道:“我們去虎帥那裡!”

“虎帥”便是大名鼎鼎的臨國公李來亨,其義父李過綽號“一隻虎”,因此他被人稱為“小老虎”,久而久之便被人敬稱為“虎帥”。

李來亨部是夔東明軍成份最“單純”的一支,全部是當年的老順軍,根據地在興山境內的茅麓山一帶,眼下也是各路明軍實力最強的一支,大概有一萬多人馬。

只是王五清楚,此時距離清軍攻佔茅麓山區最多就剩七八個月時間,而隨著劉體純部的潰敗,茅麓山抗清根據地也終將被清軍重重包圍。

所以郭魁他們選擇此時去茅麓山投奔李來亨,是明知必死也要為之獻身的大無畏舉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