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毕生所求,不过如是。
夜里,李世民宿在皇后的立政殿。
睡下后,突然进入到熟悉的梦境中。
这一回,他看到的人,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
她出身显贵之家,自幼饱读诗书,动静有礼。
而在八岁那年,父亲去世后,她与兄长长孙无忌被异母兄长逐出家门。
母亲带她们兄妹投奔了舅舅高士廉,所幸高士廉将他们视为己出。
少年时期的长孙无忌同李世民是至交好友,高士廉慧眼识珠,观李世民不是池中物,将十三岁的观音婢嫁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
观音婢出身将门,李世民文武双全,婚后,二人时常一起讨论辩驳疆场战事。
李世民因此更加倾心于她。
婚后不久,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因随军出征而病逝,与此同时,高士廉也因罪被外放辽东苦寒之地。
至亲有难,身处逆境中的两人相互安慰,彼此激励,熬过了很长一段伤心岁月。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与李世民受敕命镇守太原。
身为女眷,此时年仅十六岁的观音婢不仅操持后院事宜,还出资建立玄中寺,让李唐名望在百姓之中口口相传。
次年,李渊称帝,李世民受封秦王。
李世民开始了常年征战的生涯。
身处宫闱中的观音婢为免秦王担忧,尽心尽力侍奉李渊,为嫡次子李泰挣来上柱国的封赏。
随后四年,李世民四方征战,平定反贼,名声风头一时无两,也因此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李建成担心太子之位受到威胁,勾结后宫,向李渊构陷谗言,使李渊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此时,观音婢没有坐以待毙,她开始出入后宫,和妃嫔往来,毫不吝啬珠宝布帛,一点一点从旁扭转了李渊的心态,让他动了恻隐之心。
也为李世民赢得了喘息的时间。
而当时外敌猖獗,李世民再次得到起复,使天下人只知秦王而不知李渊。
李世民的处境如同烈火烹油,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
作为秦王妃的观音婢从未停止斡旋。
直到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杀心暴露,李世民的天策府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观音婢义无反顾站在李世民身后,支持他的所有决定,哪怕会因此失去一切。
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联合长孙无忌、房玄龄一众起事,动了玄武门兵变。
在李世民率八百将士赶往玄武门时分,观音婢身穿劲装,于军前出言勉励,鼓舞士气。
秦王府被围,她手持长剑护卫孩子。
玄武门事后,李世民常常被噩梦惊醒,都是她在旁陪伴。
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登基为帝。
观音婢被册封为皇后,长孙一族也得以重用。
长孙皇后深知外戚专权的危害,她约束族中子弟,并劝诫长孙无忌不要受任尚书仆射之位。
李世民潜龙之时,她义无反顾追随,在背后支撑他,将生死置之度外。
李世民登基之后,她一退再退,不过问政事,不追求权势。
皇帝多次被魏征等直臣惹怒,恨不能杀之而后快,都是长孙皇后在一旁温言劝谏,消去他的怒火。
他们年少相识,青梅竹马,乱世中成为结夫妻。
成事后,李世民心甘情愿将她捧到至高之位,让她的孩子当太子,给她无上尊荣。
梦境中的李世民眼中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