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歷史 |

致艾曉明

加入書籤

曉明,你好!

來信收到了。

我經過一番努力,總算把《2015》改好了,改成了三萬來字一箇中篇。這個小說的前身就是我有關“數盲”的故事。寫東西從來也沒有這麼費勁。最近這一年多,對我來說像是一場噩夢。

維納曾說,藝術家、科學家與棋手不同,棋手的成敗取決於在一局中有無敗著,也就是說,他的成就取決於他的最壞狀態。藝術家是反棋手,一切取決於他的最好狀態。其實不用維納說,我們也是這樣看待自己:我們是休眠中的火山、是冬眠的眼鏡蛇,或者說,是一顆定時炸彈,等待自己的最好時機。也許這個最好時機還沒有到來,所以只好繼續等待著。在此之前,萬萬不可把自己看輕了。但我現在開始懷疑自己還有沒有更好的時機。不管怎樣,也要拼命地寫。結果是患了痔瘡。所以,不久的將來,我也要允許自己休眠一個時期了。

不知你還要在香港待多久。那地方很富足,但文化氣氛不太好。假如有了一塊自由的飛地,人們總要利用這機會來賺錢,這就是文化人所不解的事情。我想象有個地方古樹參天,綠草如茵,人們穿著羊毛袍子,手持鐵筆和蠟板,悠閒地走來走去。小時候我哥哥給我講過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個古希臘哲人去看朋友,朋友不在家,就討塊塗蠟木板,隨手揮灑,畫了一條曲線,告訴主人他來過了。那位朋友回家時,見到這塊木板,為曲線的美所震驚,急忙懷揣木板,埋伏在第一個希臘人家附近,等他出了門,才走進他家裡,留下一塊特意畫好的木板……這個故事再講吓去就沒有意思了:當然,第一位希臘人回家後,看到客人留下的圖版,又畫出了最美的曲線。我猜這個故事是我哥哥信口胡編的。但我當時信以為真。人在小的時候,容易把各種故事信以為真。時至今日,我還以為,人有閒暇,去想象一點世上沒有的東西,是很好的。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04311E2.jpg" />

銀河不久去香港,到時候讓她把稿子帶去吧。

小波敬上7月24日

曉明,你好!

來信收到了。我手頭所有昆德拉的書都被一個女同性戀弄走了,所以對昆德拉無法發表意見。不過我覺得他似乎不是個擁有無窮寫作源泉的人。口誅筆伐地用理念來反對平庸,並不是有效的反對方法。一個小說的作者,似乎該用作品的豐富多彩、驚世駭俗來反對平庸。很直露地把這種不滿寫出來沒有力量。

我當然以為平庸無所不在,是一種世界性的現象。但你該想出點不平庸的事來說說,不能總說:我反對。所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就是這個道理。藝術裡總得有點&ldquo;運用之妙存乎一心&rdquo;的東西,不只是正確的方法和態度。當然,假如你說昆德拉的書不是小說是哲學,我倒看不出什麼不足之處,但恐怕真正的哲學家就會起而攻擊,嫌他不夠嚴肅了。

我很喜歡昆氏能把人性的不足玩乎於指掌之上,但我以為,作為真正的小說家他有些不足。真正的小說家把寫作看做一種極端體驗,用這種體驗來構造世界。用福柯的話來說:透過寫作來改變自我。昆氏寫小說的態度,多少有點玩一把的意思,就如錢鍾書寫《圍城》那個樣子。這種態度是我不喜歡的。誠然,作者怎樣寫,不是我們該關心的事。但一部作品是一種改變自我的認真嘗試,還是玩一把,這是可以看出來的&mdash;&mdash;這一點實在是太重要了。當然,福柯的話總是太過驚世駭俗。我有一種比較中庸的說法:寫一部小說,或是作者操作了一些什麼,或是作者自身被操作了一番;我贊成的是後一種。我以為像卡夫卡、卡爾維諾這樣的作家,都是後一種。通俗作家都是前一種。我覺得昆德拉有點通俗作家的作風,但願不會得罪你。

&hellip;&hellip;

在我們這裡,假如誰要奉獻一點可觀的東西,就需要冷靜而睿智,同時在內心深處徹頭徹尾的瘋狂。這可不那麼容易。

&hellip;&hellip;

小波敬上9月1日

曉明,你好!

謝謝你惠我兩本書。你要的書我明天寄去。近來我事情多,經常不在家,把這事耽擱下了。

昆德拉論小說的書還是滿好看的。不過我有一種看法&mdash;&mdash;與其坐而論道,不如率性而行。何況小說不是一種道,而是一種浪漫的工作。總的來說,他說得都對。但藝術不是一種社會倫理,無需人們的共識,只需要欣賞者的如醉如痴。總的來說,他還是偏哲學多,偏藝術少。

我以為藝術是有真諦的,但這樣論來論去,永遠論不到;因為這種真諦和人的靈魂有一種直接的接觸。作品最能夠使人明白,這應該是顯而易見的。由此又想到在什麼地方看到張承志的雜文,大談人文精神的迴歸之類,我覺得說得全都不對。人文精神是人文的工作造出來的,實際上是一個比較的概念。在人文的作品和不人文的作品的比較之中,才能找到人文精神;抽象出來不大像話。先正名後做事,這是程式上的錯誤。近來王朔罵張承志媚俗,罵得有道理。所謂媚俗,無非是忘不了要做青春偶像、群眾領袖。當然王朔也沒找到人文精神,不過比別人更接近正確。因為他畢竟寫了些作品。福柯說要&ldquo;透過寫作來改變自我&rdquo;。只有工作起來,才知道什麼對,什麼不對。我正想戒掉寫雜文的惡習,但一時還辦不到。

回過頭來說昆德拉的書,我覺得這是我所看到的文論裡最&ldquo;直露&rdquo;的一本。他談到的全是小說裡好的地方,看起來就特別的扎眼。至於看那些小說就不感到直露。那些小說就如美女,被昆德拉帶到奴隸市場上,暴露出私處。我覺得太過刺激了。總而言之,他有一種面對眾人說話的調子,我不大適應。歸根結底,品位之類的事,是私人的事,暗地裡打個賭,賭人同此心&mdash;&mdash;這樣我比較能接受。所以我肯定當不了評論家。

上次給你往香港寫了一封信;討論反Sentimental的問題。依鄙人之見,Sentimental的可厭之處,是在舊有事物和情緒中的自我陶醉。反對它的,不是理念,而是一種全面通向未知的探索精神。現有一切美好的事物給我的啟示是:它還可以更多的有。而最美好的事物則是把一件美好的東西造出來時的體驗。也許這就叫做人文精神。但它不過是一種工作的熱情而已。維特根斯坦死時說:告訴他們,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此人一輩子不和人說理。所以,他所說的美好,是指離群索居時取得的成就。我用這句話來反對昆德拉。當然,是反對他作品裡我不喜歡的一面。

小波敬上10月24日

曉明你好:

好久沒寫信,未知近況如何,希望你過得好。

卡爾維諾的《未來千年備忘錄》寫得很好。我一直尊敬卡爾維諾,現在更加尊敬他了。書裡說到文學的各種素質,這些問題我也想過。但從他的口氣來看,似乎是想說,真正的作家應該兼備這些素質,在同一篇作品裡,體現輕逸、迅捷、確切、易見和繁複,再加上連貫。同時做到這些,是個很了不起的目標,的確不辜負未來千年這個題目。就我個人而言,連兼備兩種素質都是做不到的。假如寫得繁複,就缺少了輕逸和迅捷。這就是說,小說的事業還是值得作的。但我就是提不起興致來。

近來我過得沒情沒緒,還常生病。等到過了冬天,可能會出去走走。

小波敬上12月8日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04312637.jpg" />

曉明你好:

來信收到了。謝謝你幫我聯絡香港的刊物。

近來生了一場大病。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好像還是活著的。

我在遠郊買了一套房子,現在有兩個住處。假如你有空到北京來,我可算是有條件招待你們全家了。現在正和電視臺聯絡作個介紹書的節目,你要能來就太好了。

我還在寫小說,寄去一部稿子,請指教。全文太長,這是第二部分。

預祝新年快樂。

小波敬上12月12日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1/1-200411104312I5.jpg"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