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他坐在小摊边上,被汗湿的头黏在额头上,一边喝绿豆汤,一边笑着说:
“等我修好它,爸可能就能听见我了。”
陈正那一刻泪如雨下。
他在光屏前,想去拍他的肩、说一句“我在这呢”,却做不到。
他不信神,也从没祈祷过。可当他现,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看见”——
他便开始,在“没有时钟”的空间里,自己定下时间。用想象划出一日三刻,去祈祷。
每天第一次祈祷:
为我的儿子,陈树。
愿他健康,愿他平安。愿他知道,无论他信号多远,我一直都在“频道里”。
第二次祈祷:
为那群孩子们。
乔伊、王昭、张芳、马星遥、刘小利,还有我的儿子。愿他们走出这个被篡改的轨道,不为复仇,只为归位。
第三次祈祷:
为这个世界。
哪怕它被系统干预、被废彪污染,哪怕命运像个转盘,也愿它能在某一刻,回到善良、回到清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希望,神能听到。”
他不知道这算不算荒唐:一个物理工程师,在量子塌缩结构之外,选择向“神”低头祷告。
可他别无选择。他只知道:
“如果我说的每一句话,哪怕只被听到一句,哪怕只是带来一秒钟的‘正常轨道’,那我这一生就没白做这个父亲。”
“因为我儿子,不是来拯救世界的,他只是——想找回我。”
而现在,他宁愿自己再也不回来,也要用自己被困的状态,去撑起他们脚下的一道“概率偏移屏障”。
让系统的干预,晚来一秒。
他合上手掌,闭上眼:“神啊,如果你真在,就把他们的路,护得平稳一点。”
“让我儿子,走完他要走的这条光路。”
“哪怕我一辈子……都看不到尽头。”
天色微暗,室内灯光却温暖得像是旧时的炊烟。一张八人大圆桌上,摆着几盘朴素却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青椒炒蛋、番茄炖牛腩、蒜蓉空心菜、一锅干锅花菜,还特意熬了一碗莲子百合银耳汤。
这些年里,王江海请过太多次客——商业宴请、地产启动、煤矿投产、青华学子回乡演讲……
可这一次,他谁都没请。
只有他和王昭,父女两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饭桌前。
这半年多来,王江海的变化肉眼可见。他的头明显白了,胡渣常常不剃,西装穿得不那么挺了,办公室也从桐林商厦顶楼搬回了家。
那些合作伙伴的名片不再日日翻阅,那些应酬局也一个个婉拒。
曾经,他引以为傲的商业帝国,经历了李棍的反骨、废彪的讹诈、沈飞的背刺——连他引以为豪的信任体系也如泡影。
他开始问自己:
“这几十年奔波忙碌,赚了几个亿,到头来连一顿真正心安的饭,都没几次。”
“到底图个啥?”
他想不明白。直到那天女儿王昭拿着桐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回来,嘴角噙着笑,一句“爸,我被录取了”,把他一口闷在胸口的“旧世界”轻轻点碎。
“她还在我身边,这就够了。”
王昭走进厨房时,看到父亲围着围裙,正在炒花菜,手法有些笨拙,锅铲敲得叮叮响。
她愣了一下:“爸,你怎么……”
王江海头也不抬:“我手艺虽然不咋地,但炒个菜,还能看得过去。”
王昭想笑,却忽然红了眼眶。
这不是她认识的那个王江海——那个挥着保时捷钥匙、在签约酒会上用酒倒满别人杯子的“王总”。
这个人,像是她小时候在幼儿园门口接她放学的爸爸,穿着短袖,蹲着给她系鞋带,问她今天有没有被人欺负。
晚饭开始时,王江海没有举杯敬酒、没有吹牛寒暄,只是坐下、咳了一下,然后说:
“庆祝女儿升级大学生。”
“爸……没别的本事了,就下厨房做了几道菜。”
王昭哽了一下,点头:“好吃。”
喜欢重回高考当状元请大家收藏:dududu重回高考当状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