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没说出口。
不一会儿,其他人陆续出来。
陈树背着他的“树一号”,头乱糟糟,跟着人群走出来,看到乔伊,耸耸肩:
“写完了吗?”
乔伊:“嗯,提前半小时。”
陈树笑:“不愧是咱们系统第一操控员。”
马星遥、王昭、张芳、刘小利也相继出现,神情却都意外地安静。
刘小利居然没喊“考神附体”,王昭也没叹什么“语文阅读的坑太深”,张芳更是没掏出笔记对答案。
他们都有些麻木。
也不是累,是一种——“完成了一个不那么重要的任务。”
他们经历的“考试”,已经不止于这张a纸那么简单。
下午点,六人聚在铜山校门口东侧的老地方——来顺饭店的二楼。
这里是他们第一次讨论课题、第二次拟定行动、甚至拟定“Ω复启策略”的“秘密根据地”。
现在成了他们的“默认聚会场”。
桌上是最熟悉的几样:黄焖鸡、辣炒花蛤、老豆腐、小锅米饭,还有六杯冰镇雪碧。
刘小利靠在椅背上,大字型摊着:“我宣布!我们‘高二一伙人’顺利毕业进入高三,暑假正式开始!”
王昭没搭理他,而是看向其他人:“那说说,暑假咱们怎么安排?”
陈树:“要不还是去调频站看看,树一号还需要测试升级——”
张芳:“别说‘频率’‘系统’‘实验’这仨词,我要喘口气。”
马星遥:“不如爬雪山?”
乔伊:“海边吧。”
刘小利:“我建议,南边,越热越好,去海里泡着。”
王昭:“不然去内蒙,听说那边的草原可以看到银河。”
乔伊低声说:“看银河也好,那样我就能确认……那颗星星还在。”
大家一怔,笑了,没人再提系统,也没人再提试题。
他们开始认真讨论行程:
火车还是绿皮车?
去哈尔滨玩一天?
住招待所还是租民宿?
有没有人要带吉他?
胡静要不要也喊上?
他们从最初因Ω聚集的“命运共同体”,现在终于像一群真正的少年,在准备一场属于自己的“非实验性出逃”。
不是为了逃离,不是为了破解,不是为了答案——
只是想证明:我还年轻,我还可以笑、可以哭、可以把脚伸进海里、可以在草地上看流星雨。
饭店外的风吹动窗帘,桌上冰雪碧还在冒着气泡,
那一刻,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暑假”,
也许是他们能轻松笑着聚在一起的最后一个假期。
但现在不重要——
现在,他们只想,去一个没有频率、没有实验的地方,奔跑、呐喊、晒太阳。
暑假的第一天,天格外亮,云卷着像没睡醒的棉花,太阳还算温柔,乡道两旁的玉米地和树林在风中哗哗作响。
一辆贴着“驾校合格”年检贴的白色捷达稳稳地行驶在这条偏僻的乡道上,驾驶座上——当然是刘小利,得意洋洋,一只手扶方向盘,一只手晃着墨镜:“坐稳了啊各位,这是你们小利哥次担任‘官方司机’。”